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我与“你”的“春夏秋冬”

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李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2年,我怀着期待、憧憬、忐忑的心情迈进了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薛家岗村部大门,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四季之旅”。春是温暖,是埋下种子、固本培元的扎根;夏是炙热,是烈日灼烧、流金铄石的磨砺;秋是凉爽,是落叶归根、慷慨解囊的奉献;冬是严寒,是埋头苦干、集腋成裘的沉淀,我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向村里的“老前辈”不耻下问,学理论知识、学乡风民俗,学与群众交流之道,留下我与薛家岗的点点滴滴,留下“春夏秋冬”间我的“痕迹”。

我与“薛家岗”的“生根春”,新年伊始、万物复苏,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姿态扎根在基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下一粒种子,便能收获一份希望,依稀记得刚来时村里哥哥的关心,“小李呀,刚来这边,是不是不适应?”我笑着回答道,“还好,我也是农村长大的。”说实话,心里的“回答”并不是这样,从熟门熟路的家乡来到处处陌生的薛家岗,语言关、心理关、业务关……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但我深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于朝露同饮,于晚霞相拥,汲取“土壤”中的养分。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走出象牙塔,来到薛家岗,从跨进村部“大门”的那一刻,我的心底就埋下了一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薛家岗这片“沃土”上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要多与群众拉家常、打交道,不断滋养心底的“种子”,终有一天“种子”也会长成“参天大树”。

我与“薛家岗”的“活力夏”,草木苍翠、绚丽多彩,当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姿态奋斗在基层。正值“三伏天”,薛家岗遗址内蝉燥林静,鸟鸣山幽,田中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农民伯伯们正在因“苗”制宜,对水稻进行“体检”把脉问诊,开展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水等综合措施,烈日炙烤下的薛家岗大地,比盛夏更火热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进入暑假,村里的中小学生陆续返乡,防溺水、防诈骗工作刻不容缓,薛家岗村正有条不紊推进防溺水、防诈骗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喇叭天天响、红条幅天天见,化身“宣传大使”,进组入户“多叮嘱”“多唠叨”,与群众聊家长里短、知所思所想。不畏高温下的“烤验”,不惧烈阳的“灼烧”,要跳出“空调间”,走向农家小屋,走向田间地头,去了解群众的所有所盼、所需所求,在乡村治理中“添一把柴”,在乡村振兴中“加一把火”,不断提高薛家岗村村集体发展。

我与“薛家岗”的“丰收秋”,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当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姿态服务在基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归南。”村部旁,一声声唧唧的知了,已经从林中离去,一颗颗翠绿的树木,已经换上了金黄的睡衣,知了走向了“地下”,金黄的落叶铺满树底,慢慢腐烂、化作养料,枯叶滋养土壤,土壤守卫大树,为来年的生机勃发积蓄力量。叶落归根,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它将继续发光发热,村里的乡村振兴指导员肖指曾和我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组织把我放在这里,我就会继续发光发热,服务群众的初心从未改变。”是的,毕业不是终点,退休不是终点,服务群众永远没有“终点”,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上,小到夫妻吵架,大到国家政策方针,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风险消除在萌芽,多深入实地、深入现场,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我与“薛家岗”的“沉淀冬”,蓄势待发、静待花开,当以”鸟欲高飞需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姿态学习在基层。冬天在人们的烙印里是寒冷、慵懒,因为它带走了春、夏、秋的痕迹,带走了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一丝温暖,昔日色彩斑斓的大地变得只有“枯黄”两字,但冬天不是“截点”,而是春起的“沉淀”,我们需要用冬的沉淀,安静下来去总结一年的经验,去加强学习,补短板、强弱项、找不足,让底子更“硬”、台子更“稳”。赖在被窝不愿起,躲在“暖房”不想动,晒着太阳、嗑着瓜子、打着哈欠,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摆烂”,冬季是“慵懒”的季节,但不是“摆烂”的季节,就像漫长的黑夜将尽,等待的只有黎明到来,要利用好这个“过渡期”,取长补短、加强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过往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厚积薄发、蓄势以待,只为了春日的“一鸣惊人”,要学理论、学经验,也要学村情、学民情,学如何更好地与群众打交道,与时俱进,紧随人民群众“身后”,做群众满意的“小李”。

发布人:爱吃文字的小兔叽 发布时间:2023-7-21 14:51 收藏 阅读人次:4590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