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园艺学家陈淏子在《花镜》中称蜀葵“花生奇态,开如绣锦夺目”,蜀葵不仅叶大、花繁、色艳,还易成活,不苛求生存环境,善于“破土而出”,喜阳光,在盛夏暑气高涨的炎热烈焰下,不见“萎靡不振”。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践行者”,要像蜀葵一样在基层一线历练中,不畏难事,不惧苦差,冲出“种皮”的桎梏,钻出“深埋”的厚土,接受“阳光”的照拂,昂首挺胸“绚丽绽放”。
以冲出“种皮”的桎梏之势,多列破解基层难事“最优式”。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最直面地服务群众,最直观地反映改革所急需,最直接体现发展所需,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实践的“练兵场”“训练营”。正因如此,深入基层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承着“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的干劲,跳出惯性思维拘囿,走进基层一线“磨本领”,深入街头巷尾“观蚂蚁”,走进田间地头“沾泥土”,刨根深挖真情况,把准脉搏寻病根,对准下药开良方。同时,要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和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上不局限于一种“解题方式”,才能在躬身入局中锻炼出灵活多样的“解疙瘩”本事。
以钻出“深埋”的厚土之力,巧求攻克急难险重“最优解”。不畏“急难险重”冲锋在前,不惧“重大挑战”敢于斗争是广大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回望来时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斗争打出来的,中国建设的业绩是靠斗争干出来的,中国改革的成就是靠斗争闯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底线思维,无论遇到多么重大的挑战,多么紧急的风险,多么强劲的阻力,都敢于“接茬”,善于“理茬”,勇于“破茬”,拿出理智想一想,拿出才智拼一拼,拿出热血搏一搏,在“大地上”解题“得果”。时时保持着在居安思危中“想干事”,在急难困阻中“能干事”,在落实工作中“干成事”的状态,秉承越是任务艰难越是能用“铁肩膀”扛起“硬榔头”的态度,方能练就一身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真功夫”。
以接受“阳光”的照拂之名,善答为民疏困解愁“最优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和现实是最好的“证明式”,人民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后盾,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唯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才能赢得民心。因此,党员干部要将“命运的齿轮”与人民群众紧密相扣,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既要接受群众的监督,也要为民解忧。要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到群众中来,细品家长里短的“题外话”,深研欲言又止的“微表情”,真究传入耳边的“悄悄话”,从中找准找实民心民意“落脚点”,织密群众“监督网”,织牢群众“信任网”,力争将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试卷“答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