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精准看出人才匮乏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继而制定了享誉至今的“人才九条”, 为正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对于做好人才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要在“人才九条”中细悟乡土人才成长“法则”,把握核心要义,用心、用情、用力“引才、用才、留才”,擘画竞相奔腾“人才画卷”。
聚焦“发展之需”,精心绘制“政策框架”,打造引凤来栖“强磁场”,擘画乡村振兴“群贤毕至”新画卷。“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从历史经验看,引才聚智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引进政策是否科学合理。要树立“按需引才”理念,变“广撒网”为“重点捕捞”,立足产业发展所需所求,聚焦重点单位、产业和领域,“量身定制”引才战略、人才需求方案,实现筑巢引凤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坚决杜绝“为引而引、盲目攀比”“比数量不比质量”等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引才质效。要“多元化”引才,综合运用“云端引”“实地招”“靶向引”“柔性引”等多种引才模式,广发“请帖”,积极拓宽引才路径,汇聚人才“洪流”形成万马奔腾之势。
聚焦“人岗匹配”,用心描画“用贤纹理”,营造产才融合“智高地”,擘画乡村振兴“人尽其才”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好用活人才是关键,是根本。要创新思维,树立“但求所用”的用才理念,根据人才个人能力、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结合岗位需求,坚持“尽其所能、尽其所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人才搭建施展“拳脚”的舞台,提供展露“身手”的机遇,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要建立人才容错纠错机制,帮助人才克服“怕出错”的心理,让人才放下“包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
聚焦“服务保障”,暖心晕染“环境底色”,构建振兴人才“心港湾”,擘画乡村振兴“礼贤下士”新画卷。兴建“人才楼”“招贤馆”,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难题;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人才九条”中关于“留才”的内容,贴心周到、暖意十足。“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要花更多精力做好留才文章,让人才“落地生根、化木成林”。一方面,要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保姆式”“妈妈式”人才服务理念,落实好党委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在精准对接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间接服务为直接服务。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完善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让服务无时不在、无所不能、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