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凼底乡始终牢牢牵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坚持党建领航、夯实基础、产业带动,落好“班子”“底子”“根子”这“三颗子”,多渠道推动村级经济发展,下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质棋”。
落好“班子”,选育致富带富“领头雁”。村级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发挥好村班子的“领头雁”作用。选配能人。以建设“发展型”村班子为导向,大胆选用有冲劲、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班子,调整思路狭窄、状态低迷、精神不佳的村级党组织书记2名,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目前,全乡有45岁以下的村级党组织书记3名,占比23%,村班子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4名、产业发展能人12名,村级班子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强化培训。依托乡党校和各分教点,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扎实开展党员冬春训、乡村学堂、“指尖课堂”等培训班21期,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实用技术本领;定期组织村(社区)干部到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意识、借鉴先进方法,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考核比武。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对全乡各村(社区)的全年目标考核,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奖励力度,提高乡、村干部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组织摆擂台·书记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摆擂比武”,通过亮家底、找差距、理思路、促提升,树立学习榜样,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落好“底子”,算好农村集体“三资账”。全乡找准监督“小切口”,开展村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守好了“钱袋子”,夯实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家底子”。全面核实督办。组织乡纪委、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办、财政所开展驻村检查15次,通过开展“清单式”清理、“对账式”监督,细致查阅“四议两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资料并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确认,重点核实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问题。截至目前,全乡查阅财务资料32份、经济合同26份,实地调查集体建设项目13个,走访群众150余名,整改问题16个,问题整改率100%。精细分类管理。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类别清晰、便于研判施策,建立“四本台账”——即资金台账、资产台账、资源台账、合同台账,并对效益好、规模大、特色亮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分类标注,便于全乡统筹调度、因事施策,实现了对“三资”的精细化管理。公开透明亮底。加强“三资”管理不仅要“有底”,还得群众“知底”。运用信息化监督模式,全乡做到农村“三资”情况及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线上”“线下”同步公开。通过“指尖上浏览”“家门口公示”,群众对“家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打消顾虑和疑问,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
落好“根子”,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集中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点睛之笔”。推行“合作社+”模式。指导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山、水、林、湖等资源优势,成立柑橘生产、渔业养殖、农机综合服务、手工业生产等各类合作社18个,开展“抱团作战”,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充分提升合作社竞争力,实现汇群智、聚群力。例如,凼底乡长田村在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采取“基地+村支‘两委’+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打造千亩槐米中药材基地,实现了槐米产业的育苗、种植、管理、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基地槐米年产量7万余斤,产值210余万元,可为村集体增收7万余元。突出“带头人”队伍。按照“培、引、留、用”的思路,引导17名懂管理、善经营、会技术的致富带头人和9名能力强、素质高的外出经商务工的精英人才与村集体联合发展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上了“金路子”。例如,乡党委政府引进致富能人邓明华,负责运维管理凼底乡凼底社区占地30余亩的育秧基地,通过接收外地订单、提供育秧和农机服务等,基地每年可完成早稻育秧600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为集体经济发展插上了“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