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三字“真”言打造“土味”干部队伍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工业发展区 坊组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居庙堂之高”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是无法真正造福于民的,党员干部队伍唯有食民间烟火,听百姓之声,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以实践出真知,“身”入群众,“真”心待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以学促干,才能带领群众走向更加美好未来。

加强学习,练就自身“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自成立以来,我党始终提倡、重视党员的学习教育,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打铁必须自身硬”,想“啃”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块儿“硬骨头”,党员干部队伍势必要做到会学习、想学习、爱学习,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在各地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稳步提升干部队伍为民服务“看家本领”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个别基层党员干部仍在用拍照、打卡、签到的方式进行“留痕”学习,长期停留在这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雁过留痕的学习状态之下,一方面会导致干部群体知识储备贫乏,在队伍内部充斥着心浮气躁的学习氛围,长此以往将积重难返,消极学习态度的影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会限制自身的本领提升,令党员干部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无法胜任本职工作。

实事求是,聚焦关注“真”问题。个别党员干部在搞调研、抓工作时,“嫌贫爱富”只去优质村调研,对于发展薄弱、问题较大、村情复杂的村避之不及;“趋利避害”有选择的处理问题,把容易出结果、出业绩、出成效的工作放在前面,对于那些解决起来耗时耗力的“大问题”“真问题”就选择“缓而后谈”,甚至“避而不谈”;“避重就轻”式的进行工作,对于好写文章,易受表彰的工作大肆宣扬,重难点问题抓不住、握不紧,工作看似做了很多,却始终做不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的殷切嘱托,以直面问题的勇气、破解难题的智慧,“钻”到问题里去,敢于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不能只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要看到难见天日的“背阴胡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杜绝“只报喜不报忧”的工作论调,发扬斗争谨慎,突出问题导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赢得人民满意。

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真”心话。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若想做出实事、干出实效,就必须脚踏实地,厚植为民情怀,走出“文山会海”,走入“田间地头”,以学习者、倾听者、服务者的姿态,扑下身子、沉入一线,进万家门、访万家情、察万家意、结万家亲。“零距离”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收集群众的社会治理“金点子”,知晓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标尺”,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聆听群众呼声,吃着同一个锅里的饭了解百姓冷暖,努力做敞开群众心门的“敲门砖”,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赢得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与时俱进,在充满希望的新征程上不断奋进的同时,要谨防工作中“纸上谈兵”现象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的“提升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我们融入到理论中、融入到调研中、融入到基层中,以真学真懂提升理论,以真究真用处理问题,以真心真情服务群众。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奋勇向前,努力谱写新的辉煌。

发布人:斗草初见 发布时间:2023-8-8 10:01 收藏 阅读人次:2169

初审:霄冰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