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让立秋与主题教育“撞个满怀”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委组织部 何雨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随着主题教育的纵深推进,立秋时节如约而至。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它象征着成熟、丰收和希望。而在我国民间,素来有着“啃秋”“晒秋”“抢秋”等习俗,饱含着人们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的智慧。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立秋“习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主题教育中“抢”出“新高度”、“啃”出“新深度”、“晒”出“新成效”,让立秋与主题教育“撞个满怀”。

全面加强理论武装,“抢”出学习教育“新高度”。民间有句俗语:“立秋不抢秋,年底要受穷”。意味着每逢立秋时节,人们必须抓紧时间,把各种成熟的蔬菜采摘回来,趁着烈日将其晒干,储备过冬时节的食物,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那么到了年底,就可能会陷入贫困之中。立秋需要“抢着干”,主题教育也需“抢着学”。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有“一天不读,心慌意乱;三日不学,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力争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学多一点、学深一点、用好一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补足精神之钙,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寻方法、求答案,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成寻求问题“最优解”的过程。

扑下身子察访民情,“啃”出调查研究“新深度”。立秋这天,民间有着吃西瓜、吃秋桃等“啃秋”习俗,表达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愿,更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随着全党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一些疑难杂症成了“硬骨头”,更需要广大党员发挥“啃秋”的精神,“啃”出调查研究的“真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在“身心皆至”中下马观花、脚沾泥土,不做“过客”,不当“看客”,在熟悉“上情”的基础上沉下去了解“下情”,以多维度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和新鲜案例。此外,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还需具备“拔云见雾”的能力,面对收集到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和工作举措。同时,要树立“以用为贵”的结果导向,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也要推陈出新,切忌空、旧、浮,将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的落脚点,以此写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真查真剖检视问题,“晒”出整改落实“新成效”。在我国部分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用自家的房顶或院子架晒或挂晒农作物,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晒秋”风景。农作物需要“晒”,主题教育中问题整改的成效也要拿出来“晒一晒”,以此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为此,各级党组织要狠抓过程,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加强对整改质量和进度的跟踪督办,盯着台账抓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聚焦重点,紧盯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纸上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精准施策,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推动全面整改落实。此外,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态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来一次思想污垢“大清洗”、来一次查找病灶“大体检”、来一次割除毒瘤“大手术”,深刻剖析自身是否存在庸政、懒政、怠政等问题,以政治体检叩问初心使命,努力在主题教育的“炼丹炉”里锻造成“金刚不坏之身”。

发布人:雨润山岚 发布时间:2023-8-8 14:13 收藏 阅读人次:2238

初审:安可欣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