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小镇豆选亭的“诞生记”

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人民政府 孙浩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用豆子来选举,这是怎么回事呢?20世纪40年代,在广大农村地区,绝大部分村民是文盲。第一次行使民主权利的农民不会写票,于是用黄豆作选票,瓷碗作票箱,村长候选人们整齐坐成一排,每个人背后放着一个大瓷碗,选举的人排着队,从候选人身后走过,看谁行就把一个黄豆搁到谁背后碗里,最后谁的黄豆多谁当选。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的人民民主,就在旧瓷碗中诞生。这样的选举方式,闪现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早在基层的实践。

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探索村级人大代表接待站建设,让人民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情有人办,在融合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人大代表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村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

创新引领,联系形式在代表贴近实际中丰富

基层人大代表来自广大基层,对基层情况最熟悉,与基层选民群众联系最密切,发挥好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对于做好基层工作十分重要。以怎样一种方式才能更好让群众感知和参与?镇人大不断探索代表联系选民的多元化选择,探索建立了“选题议题、制订方案、组织调研”的三步流程法,充分发挥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作用,积极引导在外能人、乡贤、村民代表等共同参与。“我想和代表提个建议,我们这是个老小区了,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溅水,不方便得很,能不能来整修整修呀?”“车位也不够,我觉得物业要加强管理了!”“还有还有……”建设美丽村社、加强民生保障、老旧村居改造、推进基层治理、提升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从关注身边的民生小事开始,转而主动关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实现了从“看棋人”到“下棋人”的蜕变。

精心搭台,载体建设在民众需求中汇集产生

以人民为中心是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最鲜明的底色,大公镇人大始终坚持把代表履职平台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来打造,引导群众用心炒好每一盘“民生小菜”,汇聚起“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基层社会治理“一桌家宴”。为了炒好这盘“民生小菜”,大公镇人大通过构建“家站点”三级平台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全镇的代表选民联系平台,同时鼓励和支持村两委设立“监督站”“连心堂”等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微平台”,做到“哪里有利于问题解决就在哪里协商,群众喜欢哪种方式就采用哪种方式沟通”。炎炎夏日,在凌东村村办公室的一个小亭子里,村里的人大代表和乡亲们正讨论得热火朝天。“今年村委虽新建了一个人大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开展十分丰富,也比较规范,但是我觉得咱们还得在村里建个代表议事亭,一来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打通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米’;二来趁着大家茶余饭后农忙完,都喜欢到亭子里坐坐,氛围更融洽,说起事儿来更方便。”

找准跑道,意见办理在全程闭环管理中聚效

“在咱们这个‘豆选亭’,老百姓总有话可说。”凌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既是市人大代表,也是凌东村代表议事亭——“豆选亭”的主持人。他见证了“豆选亭”的议事成果通过平台分类归集,由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落地转化的全过程。“这意味着形成了全流程闭环机制,这也是咱们村原先把这座小亭子升格建成代表议事亭的初衷。”截止到6月底,代表在“豆选亭”累计接待群众200余人次,通过政策宣传、释疑解惑,化解思想疙瘩20多起。“豆选亭”让选民群众话有地方说,人有地方找,事有地方办,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村级议事中得到了生动实践。大公镇人大积极打造特色鲜明、有效运转、群众满意的基层人民民主实践范式,把一个个散落在各村组、田间的“小场景”,转化为共同富裕大背景下撬动基层民生的“大幸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切实落地生根。

发布人:夜雨听雷 发布时间:2023-8-9 17:21 收藏 阅读人次:3672

初审:钱莱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