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走流程”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践行为民初心的有力举措,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载体。要带着期盼走,朝着问题改,奔着目标干,做到“吹糠见米”“刀下见菜”,以群众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阵地前移“转角色”,走出真查真改“新变化”。只有走到群众中,才能办好群众的事。领导干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要始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零距离”转换角色,以“线上+线下”亲身办、陪同办、坐窗口、跟执法等形式,“沉浸式”“全流程”体验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要真刀真枪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来一次深入“体检”,谨防把“走流程”当作“万能贴”,走事不走心,浮皮潦草,走形变样,“电闪雷鸣”之后“雨过地皮湿”,问题始终在原地“转圈”等。领导干部要把岗位“阵地”放到基层、放在现场,以“亲历者”的身份,“一对一”直面急难愁盼,“点对点”精准把脉问诊,“实打实”打通难点堵点,以工作成本的“最小化”推动服务成效“最大化”、办事流程“最优化”。
深挖病根“找差距”,走出好办快办“最优解”。“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办事难在哪里,堵在哪里,群众最有发言权。“走流程”关键要找出服务的差距、能力的差距、落实的差距、作风的差距。要“零死角”访流程“通不通”、“零折扣”看质效“优不优”、“零障碍”享体验“好不好”,重点围绕政策知晓、业务流程、材料精简、办理时限、服务效率、群众反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会诊”。决不能遇到困难就回避矛盾、害怕担责,遇到硬骨头就“怕硌牙”“躲猫猫”,不愿破冰,不敢除障。要直面问题,决不“绕道”,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把情况掌握得更多、问题找得更准,“解剖麻雀式”找难点、治痛点、疏堵点、防风险,挖出病根,消除病灶,推动各项便民服务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
流程再造“重长效”,走出便民惠民“快车道”。“走流程”不仅要在“走”上下功夫,更要在“效”上有突破。要警惕“一阵风式”扎堆走流程、重复走流程、多头走流程,坚决杜绝解决问题慢落实、假落实、不落实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要承上启下,联通“上情”和“下情”,把顶层决策与基层情况“两边吃透”,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要定向攻坚,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研究推出一批切口小、落点准、见效快的举措。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前沿科技,推动建设一批服务更精准、更均衡、更充分的数字化示范应用场景,加速“流程再造”,确保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更优化、政策执行“中间一公里”更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更高效。
提档升级“强作风”,走出满意满分“高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走流程“走”的是服务流程,“树”的是干部形象,“领”的是作风行风,“带”的是为民导向,“激”的是干事动能,是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实际行动。要带头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将“严真细实快”好作风常态化贯穿“流程体验、查找整改、流程优化、反馈评价”工作闭环。要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形式,畅通诉求渠道,在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专栏等平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人物漫画、动画视频、图文解答等形式,高频推送热点政策和业务流程,推动惠民政策应知尽知、便民举措应享尽享。要健全“受理、办理、反馈、督办、回访、评价”机制,把“走流程”作为创先争优、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持续查找不足,改进服务,凝聚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提档升级的“成绩单”,收获群众好评点赞的“高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