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重笔浓墨绘就成长之“样”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委组织部 刘肖萧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母亲哄孩子的时候,唱起了《春天在哪里》,优美的歌声唤起了童年的记忆,欢快的旋律也让孩子笑开了花。

回想工作十载,初始如牙牙学语的小孩子,笨拙地向身边的人学习,后来逐渐成长,从“群众”到“党员”,从“五谷不分”的“学生娃”到“吃苦耐劳”的“村里人”,从害羞腼腆“开口难”到开朗大方“张口脆”,群众对我的印象也从陌生的“领导”变成了熟稔的“小刘姐”……种种变化让我更加明白,党员干部当趁着新时代的“春风”自由自在地生长,以忠诚、奉献与担当“三支笔”,描画成长之模样。

以对党忠诚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勾勒“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花”模样。1927年,38岁的李大钊在冰冷的绞刑架前慷慨陈词道:“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回望百年征程,50多粒“红花的种子”变成了如今的9671.2万粒,这些种子遍布全国各地,绘就成了一片最美“中国红”。从写下入党申请书到接受党员教育,从入党宣誓到成为正式党员,我始终牢记党员身份,永怀“最美中国红,热烈又从容”的自豪感,以对党忠诚为花蕊,把信仰信念刻在心里、融入灵魂,在学习理论知识中不断筑信仰之基、补精神之钙,以实干担当为花瓣,把为党、为国、为民的初心使命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当一朵从内到外浑身通红的花朵,将对党的忠心、为民的红心,终将落实到干事的决心上来,将中国红这一符号传承下去。

以恪尽职守为“笔”,以淡泊名利为“墨”,晕染“先行于纤微之事”的“绿草”模样。“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你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道出了小草平凡又甘于平淡的一生。小草的种子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在高山顶、在悬崖边、在石缝里、在瓦砾下……不管环境如何,它总是顽强不屈地向上生长。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执行者,又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领导者,不管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始终以平凡的“绿草”之心,正确认识自身岗位存在的意义,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小磕小绊”,平常心对待“进退留转”,不因他人进步而犯“红眼病”,也不因自己被批评而犯“软骨病”。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把工作当事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行一行,不断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中擦亮共产党员走在前、作表率的先锋本色。

以深入基层之“笔”,磨服务群众之“墨”,镌刻“话不在多而求于精”的“黄鹂鸟”模样。古往今来,黄鹂鸟可能是诗人们最喜欢的鸟之一。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最为脍炙人口,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也广为人知。一句句诗句展现了诗人对黄鹂鸟的情有独钟,也生动地描写了黄鹂鸟的叫声清脆、悦耳,也因此总被誉为是“语言美”的楷模。刚参加工作时,常常会因为说“书面语”被群众打断“听不懂”,因为不会说“本地话”和群众“大眼瞪小眼”找“翻译”,陷入“与群众说话,说不下去”的尴尬境地。后来学着向“黄鹂鸟”看齐,深入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去学“方言”,说“土话”,和群众坐着面对面拉家常、讲政策、解疑惑,将“书面语”转化为“土方言”,真正用“百姓话”同群众侃侃交流,而不再是拿着稿子照本宣科,让群众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布人:编号1857 发布时间:2023-8-11 10:19 收藏 阅读人次:1678

初审:王嗣音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