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盛夏是新一批的选调生报到的日子。常言道“千锤百炼出真金”,好的一块玉亦然。选调新生初出象牙塔,犹如未切割的玉石,不曾雕琢、不成玉器。而基层一线,正是磨练意志、增长本领最好的熔炉。回顾两年来的基层工作,学姐有几句话想与你们共勉。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作为一名选调生,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充实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就确定了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坚定信仰是“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乡村40余年,投身教育不辞磨难,身患顽疾不忘初心;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跋山涉水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将思念刻在“星星”上,将使命写在星河里,勇闯苍穹,挑战极限……榜样的事迹可知可感,榜样的精神可学可至。在迈出校门之际,我们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奔赴基层的选调生,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接下来的入户走访、调解纠纷等桩桩件件中,不断加深对辖区社情民意的了解,坚定不移地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基层正是最大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曾和青年学生交流读书心得:“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选调新生要主动学习党的优秀著作,把“厚的读薄,薄的读厚”,不断填充信念的“思想行囊”。老同志是行走的“教科书”和“活字典”,面对他们的提醒与批评,选调新生要始终保持闻过则喜、刀刃向内的心态。《礼记》有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老同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时时审视自己、改善自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选调新生要主动拜人民群众为师,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宽视野,在广泛汲取群众智慧中改进工作,在真抓实干中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响应。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成长成才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努力。选调新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壮志豪情,理应冲锋在前、干活在前、吃苦在前。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自己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尽管会有很多坎坷,每天都经历不同的挑战,除非身体不行了,除非不让我干了,只要没有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选调新生最应该去哪里“自找苦吃”呢?大战大考里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基层一线里多捧几次“烫手山芋”。遇到矛盾,话赶话、硬碰硬,不讲方法蛮干不行;怕揽事、不作为,绕着矛盾走也不行。我们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从千头万绪中找到那根线头,一点点理清,一点点推进,才能不断提高处理急难问题的能力,而在基层啃下的每一块“硬骨头”都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