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青年干部 “数”写青春“华”章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农业农村局 尹凡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切的磨难似乎都是为了将这颗明珠打磨得更加夺目耀眼。他既有“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担当,也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执着。他就是“人民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遵照“由薄到厚、由厚到薄”之方法提升学习“指数”,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惜时、用时、守时之功“数”写勤学善思的青春“华”章。因家境贫寒,他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一边帮着父亲打理店铺,一边抽出时间顽强自学。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算题了。就这样,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以一篇论文敲开了清华的大门,一生拥有10部专著,200余篇学术论文,多项以个人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当下的我们,生逢盛世,登临书山,泛舟学海,“学而不倦、精进不止”应成为青年干部的座右铭。时间无法重启,人生没有重播,只有将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才能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做到对新事物、新情况了然于胸,对新问题、新方法心中有“数”。华罗庚先生坚持,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青年干部也当如此,要在理论学习的“书本”上“圈注”,在业务技能的“稿纸”上“打磨”,将知识素养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真本领,将光阴流转演绎成“为民解忧”的好成效,求得“为人民谋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遵从“戒之以空、戒之以松”之公式提升实践“参数”,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求实、务实、落实之功“数”写勤政为民的青春“华”章。时至暮年的华罗庚先生曾这样勉励自己:“树老易空,人老易松,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他就这样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生前,中国数学繁茂生息、同舟共济;在他身后,“华学派”绵延相传、历久弥新。从事艰深晦涩的数论研究的华罗庚先生,将后半生投入到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推广之中,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青年干部也当像华罗庚先生那样,牢记“从实以终”的使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应将“务实”当作“必修课”,铆足躬身实干的“一股劲”,消除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的思维状态,用“说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必干成”的信念,来找准惠民政策兑现与群众幸福生活的“相交点”。虽然普通人很难理解深奥的数学理论,但华罗庚先生早已将数学之风吹入了寻常百姓家,他那“从实以终”的精神细节也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事要踏实,步履才坚实,坚决不做“塞耳盗钟”之事,不当“掩鼻偷香”之人,才能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遵循“梁园虽好、归去来兮”之定理提升发展“倍数”,以“一片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报国、强国之功“数”写勤于拼搏的青春“华”章。两度赴美的华罗庚先生,在抗战当头的危难之际,在新中国成立的呼唤之下,两度毅然回国。他在归国途中写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半生风雨飘摇,归来仍是赤子,“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以身报国是华罗庚先生用一生推演的“爱国公式”。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血脉相连,为国治学,为国育人,将论文谱写于祖国大地、用学术成果反哺华夏人民。青年干部应将华罗庚先生“立志事业,献身祖国”的精神图谱落到实处,主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到项目建设、民生公益的最前沿去历练成长。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雪,若是将“强国有我”之信念当作北斗高悬,就必定能拥有敢于担当、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的勇气,去展自己之所长,报国家之所需。回首望,百年风雨、初心如磐;向前看,素履以往、一苇以航。青年干部要牢记华罗庚先生“人民数学家”的精神,把家国情怀萦回于血脉,把民族责任铭刻于灵魂,晨起迎朝阳,挑灯战黄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们要将华罗庚先生的“数学”之功镌刻在心,落实于行,做搏击风浪的海燕,做翱翔九天的雄鹰,“数”写最美的青春“华”章。
发布人:元气桃桃 发布时间:2023-8-15 10:48 收藏 阅读人次:2583

初审:杨南方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