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解题密钥。连日来,各地以调查研究开路,新招迭出、屡见不鲜,但古语有言“欲速则不达”,片面追求速度,便无法真正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只有详实调查、深入研究,让调查研究一路挂挡不失速,才能让调查研究之风“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
提升调查准度,确保寻题“不放松”。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开展过程的深入详实与否,则决定了获取到的是否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直接影响了问题线索掌握。把调查当任务,将开展调查作为完成任务,仅满足于走走过场、听听汇报,导致调查往往浅尝辄止、流于形式,无法找到真正制约基层发展的“病灶”,理应坚决摒弃。调查的开展过程只有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脱身冗务、沉到一线,才能了解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切实服务于科学决策。党员干部要持续强化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查准问题、找准症结”这一重要环节,实事求是地在“走千门、进万户”的过程中,找准查实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难点堵点等问题线索,切实为帮助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把牢第一道关口。
提升研究深度,确保解题“不掉线”。研究是调查的深化与升华,解决问题的程度如何更是检验调研成效的重要标准,直接决定了服务决策效果。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繁多冗杂,若不对其剖深析透、精炼呈现,而只是简单将其一股脑地塞进调研报告,便无法成为有效佐证,难以真正成行务实之举、求得落实之效。党员干部要善于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将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从前期调查所了解掌握到的“千根线”“万缕丝”之中循线深究、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真正将其有效运用转化为有益基层发展、造福人民百姓的“硬招”“良方”。
提升转换精度,确保评题“不断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调查后研究所得的大量成果,若不能实现有效精准的转换,便无法成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法宝。只有认真分析研究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分类研判调研问题信息,总结归纳现象规律,才能为矛盾问题找到“出口”、给创新改革提供“入口”。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将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结合起来,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推动建章立制,真正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及制度成果,将调研成果可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切实破解工作堵点淤点难点,真正让调查研究蔚然成风、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