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动员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全方位了解基层情况、掌握一线实际,对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突出问题,推动当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调研不实、作风不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仍尾大不掉,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凡此种种,必须牢牢秉承“实”字导向,坚持“实”字标准,以真抓实干解决调查研究中的突出问题,莫让调研变“调演”。
知真情、看实况,变“绿幕抠图”为“实景直播”。调查研究是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求实性”工作,越是困难越要看、越是难点越要摸。但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单位在下去之前,先通知、后出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基层单位为了留下好印象,提早规划经典线路、找好形象搭子,力求使调研“真善美”。这样的调研很难说能有什么较好的效果。调查研究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将其成为上级摸清实情、基层反映问题的渠道,调研时要直面基层、直奔一线,不发通知、不用准备,少些场面客套,直亮家丑、勇揭短板,将问题摆出来、矛盾亮出来,让调查研究回归朴实、落于问题,而不是使调研最终成为一篇虚无缥缈的“经验文章”。
脚踏地、耳听实,变“剧本虚拟创作”为“真实事件改编”。调查研究是为决策咨询服务的,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掌握大量的数据,出台的制度措施就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调查研究,查的是问题、研的是举措,只有将问题听“清”、情况看“准”,政策才能实在、措施方能管用。要坚持脚踏实地的理念,多拜群众为师、多向智者请教,好的坏的都要看,城市乡村都要走,从而综合多方意见,避免陷入“极端主义”的怪圈。调查研究时间紧、要求高,想通过短时间调研,发现深层次问题不容易,因而基层调研必须实之又实,要做到脚勤、嘴勤、身勤,多到矛盾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贴近一线、了解实情、靠近真相。要善于解剖麻雀,通过现象看本质,从只言片语、表面现象中,将蕴含的规律、问题的核心找出来,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
问题真、举措实,变“爆米花狂欢”为“口碑票房双丰收”。调研单位往往是被调研单位的上级,被调研单位为体现重视,一般会安排专人陪同接待,似乎级别越高、规模越大,越能彰显其重要性。当然,调研团不清楚情况,需要有人带路、讲解,提供基础资料。可是过多的陪同接待,则脱离了群众,背离了调研的初衷。调研不单单是要听基层干部怎么说,更重要的是要看群众怎么讲,他们是政策落地的直接受众,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也更具代表性。调研团在调研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调研选题,选取合适点位,框定调研对象,轻车简从、直插现场,了解各方情况、掌握一手资料,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制度性措施,推动调研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