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要善用“百宝箱”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办事处 潘友烨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善用“百宝箱”,常备一双耐磨“千层底”、一台民声“收音机”、一台成果“转化器”,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常备一双耐磨“千层底”,踏遍基层“一处不少”。调查研究既是一门解剖“技术活”,也是一门跑腿“力气活”。广大党员干部要想获取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一手资料,就要不怕日晒雨淋、不惧路弯曲折,在跨过千山万水、访遍千家万户中知晓基层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要坚决杜绝“脚尖上的形式主义”,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要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多往偏远贫困地区跑一跑,到困难群众家里看一看,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发现工作差距,唯有如此,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确保调研材料的真实性、调研成果的有效性。

  常备一台民声“收音机”,民情民意“一条不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呼声是发现问题的“放大镜”,是反馈问题的“晴雨表”,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度量衡”。但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时自视甚高,对群众呼声置之不理,反而颐指气使、吩咐这吩咐那,对该掌握的情况只是囫囵吞枣。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到福州任职不久,就倡导推动“四个万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走群众路线、听群众意见,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到群众身边去,和群众齐坐“板凳”、围坐“炕头”,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打开话匣子,面对群众讲述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面对群众意见建议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真正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常备一台成果“转化器”,解决问题“一个不漏”。“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是调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调研报告写的洋洋洒洒,分析问题头头是道,对策措施满满一筐,但是最终要问解决了多少问题?办了多少实事?群众是否满意?这个时候却遮遮掩掩、答不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广大党员要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对短期内能解决的要立即整改、绝不拖延,对于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确保问题“一个不漏”。要建立督查回访机制,把根治问题的功夫下到位,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反复,让调查研究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发布人:从四惠东到高碑店 发布时间:2023-8-21 13:28 收藏 阅读人次:4585

初审:余路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