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走古蜀道、进文物场馆、听情况汇报、作重要指示,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调查研究“公开课”。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川之行为“范本”,解锁“调研之道”,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出新出彩。
下基层、察实情、询详情,唯有足履实地、笃实好学,方能获取“一手资料”。“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翠云廊里访古道,察看生态建设成果;三星堆博物馆里看陈设,探寻文物保护修复良方;实验室里听讲解,谋划科技创新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之行”,行程满满、步履坚实。调查研究不是闭门造车,空调房里“看材料”,办公室里“听汇报”,或者微信群里“复制粘贴”,都不能获得全面真实的情况,反而容易掺入杂质和水分。脚上沾有多少泥土,脚印踏得有多深,调查研究才有多深入。党员干部要摈弃“隔靴搔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伪调研,切实摆脱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傲娇心态,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居民社区等基层一线,当好“观察者”和“小学生”,在善察善思中摸清真实情况、捞取有价值的“干货”。
善聆听、集广益、谋良策,唯有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方能找到“破题密匙”。“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和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听取星堆博物馆实验室文物保护与修复情况介绍,听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善听善学善思的调研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言能听,道乃进”,一个优秀的调研者,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场高质量的调研,应当建立在用心聆听的基础之上。作为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急于“作指示”,说一些“假大空”的废话、官话、套话,而要在听取相关情况和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具备“发言权”和“决策权”,才能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小切口、广视角、大情怀,唯有探微烛隐、以小见大,方能实现“摘桃收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翠云廊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再到返京途中的汉中市博物馆,文化保护与传承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重点之一,也是他念兹在兹的牵挂。从这些重要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重要位置。这也启示着广大党员干部,搞调查研究不能摊大饼、撒大网,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有侧重点,善于选取“小切口”,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从中“解剖麻雀”,把某一方面的问题摸清楚、研究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逐个击破,让检视整改见真章、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