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年轻干部 要当“笔杆子”先做“泥腿子”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委组织部 郑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重视“笔杆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名党员干部从政为民的基本能力要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夺取政权靠枪杆子,更靠笔杆子。”然而,现实工作中,一些新年轻干部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小X,我明天有个XX会议需要发言,你帮我草拟一个发言材料”;最害怕看到的文字是:“撰写XX字的材料”;最不想参加的会议是要求文字功底的会议。在此,准备“笔杆子”成长秘籍一份,助年轻干部干事创业一臂之力。

  “问题声音”是支撑文章的骨架。文章之美,美在文章的思想性。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为了回答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问题,徒步700多公里,深入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地,通过32天的实地调研,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功地剖析面临的挑战问题,肯定了当时农民运动的进步性和必要性。这篇考察报告能够流芳百年,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更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真正力透纸背、洞穿世事、直指人心的,是为文者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张力和理性魅力。“田间地头干工作,天安门上看问题”,所以,年轻干部们,提笔前不妨想一想,“文因何而著,要解决(反映)什么问题”?

  “一手材料”是塑造文章的血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会写文章、材料写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假大空”“流水账”,内容空洞缺乏素材导致文章平平无奇。列宁说,生机勃勃的工作不能淹没在公文的海洋中。有些干部腿太“懒”,不想到一线解剖麻雀,只想坐在室内遣词造句,妄图凭借着“口出莲花”抓工作,幻想着“羽扇纶巾”解难题。如此材料,焉能不空?笔杆子空心化,最终导致工作空心化。“工作不行,材料来补”,“兵马”未动,“材料”先行,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计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作成绩,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到头来,“不作为,少作为,乱作为”被粉饰,群众反感、机关受累,实事泡汤、好事办砸。所以无论是搞总结、作报告,还是写讲话、拟文电,都要摆脱“文牍主义”的窠臼,到群众中搜集鲜活的“一手材料”,把人民所思、所盼、所愿、所困作为文章的不竭来源,通过写文章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宣传好有关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致富奔康的正面典型和良好风尚。

  “群众语言”是包裹文章的肌肤。大家在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时,总不自觉地被或风趣幽默、或朴实无华的话语所吸引,并且读后觉得充满感召力,既过瘾又解渴。正如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孙业礼所说:“总书记的讲话给我最直接的感触就是亲:讲话很亲切,很有感情,读他的讲话,读他的文稿,就好像他坐在对面跟你交流这种感觉。”的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他经常用一些近乎唠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谈心触及大家的心灵。这样的讲话没有高调的口号,也没有豪言壮语,但总在不经意中感化和引导我们。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文章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所以我们要回归基层的“沃土”,踩踩“土气”,听听“土话”,把群众语言写成自己文章,这样更易于“装进”受众的大脑,形成价值评论上的共识。

  “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毛泽东的这幅题字,如今镌刻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厅里,如同一面警钟、一记重槌,时刻惕厉着笔杆子们当好“泥腿子”,发扬务实文风、重视调查研究,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聚集问题,深钻细研。只有沾了“土气”,才能把“笔尖”练硬,更把“枪刺”磨利,方能制胜未来战场。
发布人:门前有棵树 发布时间:2023-8-28 11:50 收藏 阅读人次:2570

初审:邱莫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