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察言观色”练就调查研究“硬功夫”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委组织部 何雨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者这一“基本功”。随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各地积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了新情况,解决了新问题,总结了新经验,探索了新规律,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切实提高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真正摸清基层实情,深挖问题病灶,提出有益见解,实施可行方案,在“察言观色”中练就调查研究的“硬功夫”,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察实情,解难题,下马观花练就调查研究“准功夫”。做实调查研究,不能做过客,当看客,只有做到“脚沾泥土”“下马观花”,在熟悉“上情”的基础上沉下身子吃透“下情”,才能多角度、多维度获取利于工作开展的“精准”一手材料和新鲜案例。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扎扎实实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行于阡陌交通,走在田间地头,用脚探路,用手记录,用脑过滤,脚上沾满泥土,身上带着灰土,手上捧着沙土,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获得实效。同时,在执行调查研究之前,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带着问题捕捉答案,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对于问题的接受程度不同,要制定一系列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假设,以便评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听真言,取真经,摸清下情练就调查研究“真功夫”。调研足迹遍布万水千山,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次次走进贫困农家嘘寒问暖、关怀勉励,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凸显了我们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扎实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不能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必须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贴百姓,才能听真言,取真经。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工作出发,把情况搞清楚,把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摸清楚,自觉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难的问题,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在“身”“心”皆至中握紧握稳主动调研的“竹竿”。要坚决摒弃“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被”调研、“挑肥拣瘦”式调研,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从群众中学习开展工作的经验与方法,在汇集民智中拉近干群关系,在凝聚民心中激发群策群力,把“人民”二字贯穿调查研究的“全过程”。

观细行,看微末,见微知著练就调查研究“细功夫”。“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摸清探明各项事物的全貌与真相,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小切口”,以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深挖最真实的情况。因此,在调研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见渺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从人民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活常态的细微之处中捕捉问题、了解实情。同时,要想做深做实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必须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要多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专业思维,从正反两面厘清各种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调查所得的零散问题系统化、深刻化,一针见血吃透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

显本色,见担当,身体力行练就调查研究“实功夫”。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只有瞄准成果运用这一“长线”,才能做实做优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对于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书”、绘好“施工图”。对于短期能解决的,要立行整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统筹持续推进的,要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紧、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同时,要认真总结调查研究中的工作经验,着力构建加强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力戒空谈、精准发力中抓准调查研究“药方”,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发布人:山色空蒙雨亦奇 发布时间:2023-8-29 14:35 收藏 阅读人次:4285

初审:汪青雷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