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感悟:“外乡人”的“三次蜕变”

四川省仪陇县县委组织部 王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怀揣理想毅然投身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农村治理、基层党建等中心重点工作,敢于冲在急难险重的最前沿,在摸爬滚打中积累攻坚克难、争先攀高的底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选调生。

2020年12月,我怀着满腔的理想和抱负加入了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选调生队伍,就职于大寅镇人民政府,担任大寅镇西华村驻村第一书记,收到通知后,我及时收拾好行装,来到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推开了西华村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基层选调驻村之路,将在这书写下我的基层故事,完成了“外乡人”到“西华人”、“西华人”到“亲儿女”、“亲儿女”到“带头人”的“三次蜕变”。

学说“农家话”,“外乡人”到“西华人”的蜕变

初到西华村,我心里有一些担忧,从学校到村里,面对陌生的同事,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村民,语言不通,该如何沟通交流?我特别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入户走访,我说着“蹩脚”四川话,户主说着本地方言,村支部书记在一旁当“翻译官”,最后在我的“手忙脚乱”和“不知所云”中草草收场,语言不通仿佛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言百姓话,抒百姓情,说百姓事儿”是选调生扎根基层的必修课,也是选调生到村任职要面临的第一道坎。听得懂当本地话、吃得惯农家饭、进得了群众门,才能算得上真正适应了农村的工作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有空我就跟随村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主动与乡亲们拉家常、交朋友、认亲戚,主动学习四川仪陇当地地方言,仔细记下在田间地头、在房前屋后村干部与村民的攀谈,学习他们的交流方式、发音、词汇,下足功夫听懂“农家话”,用群众听得懂、易于接受的“白话”“土话”和他们打交道,慢慢地大家相互熟悉了,距离拉近了,沟通也顺畅了。村民们对我的印象,从“村里来了个外乡人”到“村委会的娃”,最后认可我是“西华人”。


勤走“入户路”,“西华人”到“亲儿女”的蜕变

到村任职后,原来的第一书记向我移交了驻村工作的相关资料,为尽快了解村社实际情况,到村任职的第一件事情从熟悉村情民情入手,提前“备备课”“热热身”,学习浏览村务资料,掌握全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情况,特别是对新时期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做到信手拈来、了如指掌,做到“政策一口清、群众问不倒、问题难不住”。要放低姿态,摒弃“大学生”“选调生”的思想包袱,扑下身子,在走基层、接地气中多看多学、多听多说、多想多做,掌握蕴含其中的工作规律和方法,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真正与村上工作融为一体,与村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把群众当自家人,把群众事当自己事,一声声“嬢嬢”“叔叔”“哥”“姐”,把本不认识的村民,叫成了一家人、一颗为民的真心,把群众事当自己事,让我真正融入到西华村大家庭。


做好“村里事”,“亲儿女”到“带头人”的蜕变

选调生驻村工作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结合西华村的发展实际,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村上的资源禀赋和干部性格特征,科学制定“一山二路三水”的村级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林下跑山鸡、早帝核桃三大立村产业,制定了村社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发展的活路。同时当好基层治理的“协调员”,紧盯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主动摸清群众所急、所虑、所想、所盼,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只要你干好“村里事”,真心为村里谋发展,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群众就会把你当“带头人”。

作为一名到村任职的选调生,我深知,扎根一线要走的路还很长,西华村要做的事还很多,但是我坚信只要用心用情,脚踩泥土,继续做好“西华人”“亲儿女”“带头人”,未来的西华村一定会充满生机、处处盛景。

发布人:后青春的诗 发布时间:2023-8-30 09:36 收藏 阅读人次:4744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文小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