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历经20年的发展变化和迭代升级,从“单重奏”演变成“大合唱”,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华丽转变。我们要把握“千万工程”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弹响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奏曲”。
从“环境佳”到“生活便”的下姜村蜕变中,弹响“人民”的音符。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历经搓板路、轮渡、盘山弯道,先后四次来到下姜村调研,从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逐渐形成了城乡全面覆盖的基础设施体系,下姜村从贫困落后逐步走向富强繁荣。从总书记四次亲自调研可以看出,下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并不单单是砖瓦、管道和线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党心和民心的铸就。我们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依靠人民,心中有群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全面落实好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干好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的实事,不断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在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中奏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乐章”。
从“公共品”到“市场品”的余村蜕变中,弹响“调研”的音符。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县,地处浙北,没有名山大川,亦缺少名胜古迹。经过充分调研,确定了把一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的思路,成功地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道路。2022年,仅安吉县的余村,就接待游客27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393.3亿元,这不仅为农村带来了生态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永续发展的历史革命,足可以见充分调研的分量之重。我们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也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增强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深入进去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防止“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在紧密联系实际,立足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阶段上找准切入点、明确着力点,研究好思路对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意见,释放调研推动高质量的发展的“最强音”。
从“颜值美”到“心灵美”的镇头村蜕变中,弹响“担当”的音符。“千万工程”不仅是一场生态环境的变革,还是一项“文化工程”的创新突破。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农村文化礼堂,以此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农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作为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的镇头村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进一步理清时间线,纵观“千万工程”20年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不断创新突破,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我们要强化历史担当和使命任务,认清明辨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基础工程这一现实逻辑,自觉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去实施、去检验,敢于直面矛盾、动真碰硬,联合不同部门单位,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硬骨头、大难题,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共同弹奏出基层社会治理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