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组织部门要聚焦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这一重点难点问题,“点上发力”让干部考察见“庐山真面目”,力求把干部政治素质考准考实,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
立足政治素养“基准点”,多方研判看透干部内里。找准“基准点”,围绕政治观念、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站位、政治作风等,细化制定政治素质考察内容,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提供衡量标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一线,“面对面”识别干部忠诚定力,现场了解干部担当能力,让考察工作更加具体、更加实在。挖准信息,会同纪检监察、巡察、信访等部门,织密联审把关责任体系,定期组织联席会议,汇总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反馈意见,加强分析研判,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干部政治表现。瞄准日常,把党建述职评议、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情况,作为衡量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由党委(党组)作出政治鉴定,由支部提出结论意见,为考实评准干部的政治素质,提供详实精准的第一手材料。
聚焦考察方式“创新点”,多措并举照见干部素养。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通过政治家访、干部自评、问卷调查、考核纪实等方式,采集干部政治表现的具体事例,深入了解干部的履职情况和干部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情况,重点向所在社区、党组织延伸听取意见,广泛掌握“八小时”内外行为表现情况,掌握思想动态。创新实施政策理论测试,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动态储备政治素质试题,组织干部参加线上政策理论测试,测试结果同步上传系统终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即时记录,有效提升考察的客观性、实效性。创新建立政治素质档案,将干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职考察、奖惩等日常表现、作风表现全程纪实,及时存入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用数据和事例对干部作出精准评价,为干部画好“政治像”。
紧扣结果运用“落脚点”,多向核查分辨干部成色。将政治素质考察结果纳入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全链条。对政策理论不够扎实、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的干部重点练,加大政策理论培训力度,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融会贯通。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严格管,及时约谈提醒,严防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对发现领导干部出现或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认定意见和建议措施,确保存在问题早处置、早预防。对政治表现不合格的干部严把关,坚决予以“一票否决”,一时难以认定的,暂缓提拔任用,切实杜绝政治隐患。对政治素质好、敢担当、干实事的干部大胆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积极宣传先进事例,通过能上能下,努力营造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