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去年秋季,我开启了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新征程,转眼间,又是一年秋。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记录着我驻村的点点滴滴,一路走来,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沁满“香甜”。
“莫听穿林打叶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儿的山可真多啊!”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来说,免不了发出这样一句感慨。北票是典型的丘陵地貌,群山环绕,犹如一座“山城”。地区差异难免不了语言差异,初到此地,村民们便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语言课”。村里老人较多,且老人们的乡音较重,在入户时,他们每说一句话我都要在脑中“转换”一下,但凡是他们语速稍快一点,我就直接“宕机”了。还好村里的副书记是位三十多岁的姐姐,她看出了我的“窘境”,每次老人们说完话她都会为我“翻译”一下,以便我做好记录。如果说地区差异、语言差异只是初级考验,那么工作上的“无所适从”才算真正的高级考验了:人居环境整治、防返贫入户监测、养老待遇认证等等这些听说过但从没参与过的事,如今都变成了我工作中的一部分。此刻我才深知“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的真正含义,但短暂的迷茫之后,村书记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小何儿,你就放心干,后面还有我把关呢,我给你兜底。”“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经历过一轮“春夏秋冬”的历练之后,面对曾经无从下手的工作任务,我已经能够做到轻车熟路,曾经听不懂乡音、干不好工作的“外乡人”,如今已然蜕变成为唠得来家常、干得好工作的“本地娃”。
“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认可心中甜”。干部的任命在纸上,群众的认可在心中。初到岳家沟村,我便走访了全村402户村民,每到一户人家,我都会跟村民们“畅谈”,从家长里短谈到柴米油盐。23岁的我跟他们的儿女、孙子孙女年纪相仿,他们的眼神中满是长辈的关爱,我的心中,也坚定着要为这些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村民武大爷房屋年久失修,存在漏水现象,在得知情况之后,我和村书记立马组织维修人员、采购物资对房屋东侧的漏水点进行修缮,同时排查其他地方可能存在的隐患;全村20位贫困人口生活条件不好,我向组织申请资金为他们购置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并亲手交到他们手中;在重阳节时,我跟随村书记为55周岁以上老年人送去日常必需品……每当看到村民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实际生活得到改善,我的心中都会“甜”几分,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也正是我干事创业的“多巴胺”。在驻村的一年中,我与乡亲们“打得火热”,孩子上学时遇到不懂的难题问“小何”、办理资格认定等事项找“小何”、赶集时遇到谁家水果便宜喊“小何”。这一声声“小何”,不仅仅喊在了党支部书记助理“小何”的耳中,更是喊在了小何这位“自家人”的心里。
“百花齐放春满园,乡中含香产业兴”。自到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投身于产业振兴发展的队伍之中。“来小何儿,尝尝我们自己种的西红柿”,刚接过李大爷手中的柿子,那一股柿香就钻进了我的鼻子里。五间房镇西红柿色泽佳、口感好,是当地美食的“名片”,在深入了解西红柿的种植、培育、销售流程之后,我便将西红柿大棚基地当作我的“打卡地”。我跟随“两委”班子成员定期对基地的建设进行维护,并对西红柿的销售路径进行拓展,现每年西红柿大棚基地所带来的收益达十万余元,不断为本村集体经济“储能”。产业不但要做到“固本”,更要“出新”。在这一年来,我配合“两委”班子进行了充分考察,成功引入羊肚菌种植项目,并制定出“市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我见证了西红柿变成了村民“顺心事”,在今后,也终会见证羊肚菌成为致富“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