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重要文章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逻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历史使命、勇挑责任重担,用实干和担当,勾勒出属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富春山居图”。
加快产业兴旺,带动致富增收,勾勒“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美”画卷。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只有促进产业振兴,才能持续吸引和凝聚资本、人才、文化、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产业振兴,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搭建城乡融合平台,让农民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产业振兴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产业振兴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需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以扎实苦干的“量变”期待乡村全面振兴的“质变”。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勾勒“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欧落晚沙”的“秀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乡村拥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天然生态优势,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乡村的重要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重托,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绿色始终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底色。要统筹乡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不搞“清一色”“大呼隆”式开发,尽量保留乡村独有特色,突出“乡土味”,保护“乡土情”,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摆脱乡村“脏乱差”印象,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情画意在乡村长久驻留。
倡树文明新风,坚持文化育人,勾勒“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和美”画卷。乡风淳朴,其乐融融。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之路,不仅需要坚强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之力,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文明新风托举乡村新面貌、新气象。要让文明思想“树起来”,大力弘扬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宣讲活动,用百姓身边事宣讲身边人,把文明的乡风吹进农民“心坎”上。要让文化产品“多起来”,科学保护和挖掘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研学教育等特色休闲农业,打造适合当地的文化产业品牌,让“两山”理论在乡村转变为生动的文化实践;要让榜样力量“立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作用,定期评比“星级”文明户,选树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成风化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乡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