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读懂“牵挂惦念”背后的“人民情怀”

湖南省衡南县柞市镇人民政府 陈吕典涵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去黑龙江考察,来到遭受洪涝灾害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前往农田、村街察看水稻、房屋受灾受损情况,并走进村民家中看望慰问,一言一行间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牵挂惦念。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牵挂惦念”背后的“人民情怀”,常怀为民初心、坚持务实作风、激昂实干斗志,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站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人民立场。田是粮,房是家,对于乡亲们来说,这是他们心中最重的两样。来到龙王庙村,习近平总书记去的第一站便是村口的稻田,望着躺在手心的一串稻穗,他神色凝重地看了又看“都快灌浆了,水给泡了。”“能保几成收成?”“保险理赔,政策能及时到位吧?”尽是惋惜的话语中,关切着乡亲们的关切。来到稻田边的砖瓦房,总书记细致地询问着保温材料、抗震级别,关心入冬前房子能不能住上。“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要想稳稳守住人民的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人民在何处,心就在何处、目光就锁定在何处,始终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作风,走好“听民意、察民情、问民需”的群众路线。“现在对灾后重建还有什么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察看着灾后重建的进度,亲切地询问着乡亲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身影常在人民群众之中,考察最多的是贫困地区,念叨最多的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去到群众身边,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持眼向下观、腿往外迈,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田间地头,去感受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产生活状态,把“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贯穿到具体的工作行动中,学会站在群众的立场去分析其所急、所需、所盼、所怨,对群众的每一个诉求、每一分不满都做到不遗漏、不忽视、不漠视,让迈出的“每一步”都踏在群众心坎上,让每一次“走下去”都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粘合剂”。

激昂“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实干斗志,擦亮“纾民困、解民愁、暖民心”的公仆形象。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20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件件、一桩桩地研究着这些“枝叶关情”的民生“小”事,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躬身力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着总书记的指示,竭力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锚定这一目标,把为民的真心转化为“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干事执着和责任担当,把增进人民福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做奋进动力和最大政绩,切实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默默耕耘,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用双手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9-12 08:41 收藏 阅读人次:3599

初审:向阳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