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切莫让调研之风吹成“冷风”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人民政府 黄传朓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实现发展,离不开调查研究这把“总钥匙”。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关键在于不偏离航线,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既要打雷下雨,又要山谷回音。党员干部要少些虎头蛇尾,多些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自始至终,口袋中装满有“长足发展”的锦囊妙计,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让调研之风吹成“冷风”。

少些“蜻蜓点水”,多些“抽丝剥茧”,只有游到“深水”区域,才能在调研中“摸出真情”。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更多准确信息,在解决问题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能够正确行使决策权。涉浅滩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如果调查研究只是站在岸边观察水体,就会被浮在水面上的泡沫遮挡视线,看不清水中情况。所以,调查研究不应满足于报告材料、电话询问、网络搜索等形式进行了解,更不应采取“走马观花”式调研,浮于表面不深入。党员干部要下马观花,沉到水底,多走几趟乡间泥路、多和农户拉几句家常、多看几回村民的黑脸笑脸、多探各地村情农情等,村民的建议才是真知灼见的“硬招实招”,才有机会获取“热气腾腾”的一手资料。要围绕这些“热点痛点盼点”,在“真”字上和不同意见的同志多较劲、多推敲、多琢磨,像“闯关”一样,闯了一关又一关,让疑问少留心间、让材料返璞归真、让真情浮出水面,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典型案例,确保调查研究不偏题、不离题、不跑题。

少些“画蛇添足”,多些“画龙点睛”,只有算好“加减”关系,才能在调研中“校正过失”。在调查研究时,不能以通知、招呼、汇报、接待等“流程”形式化代替真实调研,对实际问题视若无睹,结果搞得基层干部像“热锅上的蚂蚁”,竹篮打水一场空。党员干部心中要有一杆轻车简从、朴实无华的秤,走到哪量到哪,尽量多考虑做“减法”,少围着材料“打转转”,多和群众“打交道”,调查研究才不会南辕北辙。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发现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出现“断点问题”,不能调而不“研”,一调“走”之。既要善于在调研中发现真问题,也要善于解决当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算好其中“加法”。要正确评估当地工作程序中的操作性、风险性,从实际出发共同制定相关举措,合理解决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堵点、卡点,在改进工作、完善机制、堵住漏洞之间形成闭环管理,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腿”,数据处理“多跑路”。

少些“空心汤圆”,多些“研以致用”,只有写好“答卷”内容,才能在调研中“结出硕果”。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是迈向落地生根的“关键性一步”,也是打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衡量调查研究到底搞得好不好,需要进一步检验其能否转化运用,不能把调查研究“停留在纸面上”,到头来却是“既不开花也不结果”。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实地调研、材料收集等完成后,党员干部要重点梳理调研成果内容,分清“主次”、弄清“枝干”,紧扣“试点区域”工作任务,出好点子、开好药方、定好盘子,分门别类稳步推进,不可“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且,还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尽可能多敲出一些“精品”,慢慢地能够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面结合,才能将“收效甚微”变为“战果颇丰”,打造出“品牌效应”,推动调查研究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实际成效,真正做到有着落、有回音。只有让人民群众尝到其中“甜头”,才能体现出调研成果的最大价值。

发布人:求是青年 发布时间:2023-9-13 08:34 收藏 阅读人次:2921

初审:余路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