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正如宋词中所写,时光荏苒,我的驻村岁月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有余。作为一名理科生,回顾自己的基层锻炼经历,我就像在村里做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其中有一个使我印象尤为深刻,也是让我“引以为豪”的便是“密切联系群众实验”。
实验背景: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和鲜明特征。“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新征程上,广大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提出问题:一个读书二十多年的“书呆子”,初次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大课堂”和基层“大熔炉”工作历练,是否能密切联系群众、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否能坚守为民初心、为老百姓做些实事?是否能得到村民认可、获得老百姓的真赞誉和好口碑?
作出假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凭借着选调生本人的人生经历、特征特质和工作热情,加上基层干部的帮助引导和与老百姓“以心换心”,经过长时间的驻村经历和不懈努力,一定能在“为村民做实事”的过程中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并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制定计划:通过真“住”村、学方言、聊家常、访农户、办真事等环节和过程,与老百姓吃住在一起、想在一起、聊在一起、干在一起,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村民当作“自家人”,竭尽所能地多为群众做“点滴小事”和“村庄大事”,经过一年的时间,把“驻村一年的自己”和“刚驻村时的自己”、“一年后的村民”和“一年前的村民”进行对比,然后得出初步结论。
实施计划:2022年8月-10月,在通过村“两委”了解村庄和村情村务的过程中适应驻村生活,通过与街头老百姓聊家常,学习当地方言土语,让村民了解自己,也让自己认识村庄;2022年11月-12月,在入户走访和国情调研的过程中,准确掌握整体村情,了解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精神风貌和诉求建议;2023年1月-3月,为村庄发展做几件实事,如为村民线上购买新冠肺炎药品、帮助村里申请农业和水利项目、为村民义务扫雪、为老年人做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亲身参与修山路和建民宿等强村便民工程,让群众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干实事的”;2023年4月-8月,“从无到有”打造短视频账号和助农直播间,并以新媒体形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多方面、全过程,帮助村民和村集体销售优质农副产品,“从无到有”组建“龙角湖歌舞队”,举办“乡村夜话”、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探索农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方案(农村居家互助式养老)。
得出结论:经过“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过程,经过一年的驻村锻炼,现在全村老百姓都能认可并支持我的工作,我一年多以来的驻村工作非常饱满,与整个村子已经“融为一体”。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形式,可见选调生等年轻干部可以通过踏实驻村、充实锻炼和务实工作,在基层得到认可,并深入人心。
表达交流: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作为“初出茅庐”的“意气书生”,广大新时代选调生唯有端正从政理想、厚植为民初心、赓续“鱼水深情”,多为群众说真话、办真事、动真情,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选调小李的驻村故事还在继续,“实验”做完一个还有下一个,但结论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至上、为民服务”。相信每一位选调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驻村故事,也都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茁壮“蹲苗”、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