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周年记:攻克“三关” 历练基层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人民政府 廖珈乐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2年8月,我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永寺山村,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助理。驻村工作近一年以来,我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完成了从学校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从学生到选调生的三重改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基层难关。

注入“镇定剂”,攻克环境关。适应基层环境,是我来到许家桥回维乡永寺山村工作的第一课。这里没有往昔的校园辉煌,没有得过且过的舒适环境,一切都将从头开始,从零出发。基层工作贴近群众,沟通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作为选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群众的“大舞台”。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永寺山村总人口数近2400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47%,是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土地总面积8488亩,耕地面积2631亩,林地面积2200亩,产业发展以种植水稻为主,村民的生活习性与地方风俗都各有不同,唯有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听多学多问多思考多请教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尽快适应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攻克环境首关。

吃下“补钙片”,攻克学习关。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驻村期间,我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两手抓”。一方面,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时事政治和各类政策文件,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补齐政治理论知识短板,强化政治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多与业务精通的同事交流,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和业务方法。特别是多听多看村干部是如何统筹协调党建党务、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等各项日常工作,如何利用村里资源要素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巧妙地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敢于“钉钉子”,攻克实践关。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驻村近一年时间里,我慢慢摆脱了“书生气”,渐渐沾上了泥土香,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实践关。疫情防控期间,我与乡、村两级干部共同坚守在战疫一线,协助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开展入户摸排调查、宣讲防疫政策和定期值班值守,并参与组织4次全员核酸采集工作;春耕生产阶段,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里的种粮大户,了解粮食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增长农业常识的同时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出路。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医保筹资、秸秆禁烧……多头并进的基层工作使我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也切实体会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百态。通过在基层的磨练和沉淀,不断建构我对“基层”广义内涵的认知,深刻体会到了热爱比幻想美好,努力比放弃可贵,辛苦比清闲实在,基层大有可为。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我将继续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坚定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全心融入基层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用心走近百姓生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用自己的奋斗实践服务群众、发挥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人:一往无前 发布时间:2023-9-15 08:39 收藏 阅读人次:5670

初审:汪青雷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