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7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已然处于“全民上网时代”,信息网络已延伸至广大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6%,网民规模高达10.79亿人。然而当我们的足迹遍布网络,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捷时,各种危险信号也潜藏其间,若稍有不慎,很容易掉入“危险陷阱”,使自身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合法权益等受到侵害。对此,我们应加大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并协同做好问题攻克工作,以便构筑健康优良的网络空间。
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法制建设,拉实网络安全“警戒线”。网络安全不仅与人民利益紧密相连,还会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多领域,事关重大,不容忽视。从实践来看,我国网络安全已有好转趋势,但仍存在诸多漏洞,除了从思想意识建设、技术手段支持等方面发力,还要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划,并建立长效机制。期间,系列法规制度的优化完善,要覆盖全领域、多范围,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从防沉迷、拒绝不良诱惑、维护网络秩序、文明上网、病毒查杀等方面进行制度法规完善。对于电子商务经营者、自媒体管理者、信息设备研发者等主体,可以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交易、系统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完善。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要秉持责任之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活动,大力打击、惩处各种违规行为,从而为网络安全环境构建奉献坚实力量。
提高宣传力度,强化思想认知,密织网络安全“防护网”。网络安全与人民息息相关,要想减少各类网络侵害,需要提高全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稳固安全防护“思想围墙”。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可以借助“主题教育、专题培训、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做好宣传工作,促使网络安全教育延伸至企业、学校、银行、机关单位等全行业领域,并运用“宣传册、网络安全竞赛、线上宣传视频”等手段助推安全信息飞入“寻常百家姓”,以此增强全民对于“系统漏洞、恶意程序、钓鱼网站、山寨软件、恶意二维码、虚假WiFi”等网络隐患问题及安全防护对策的认知,促使人民能够深化思想认知,提高风险意识,主动加强防护,避免掉入“网络陷阱”,从而减少安全问题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广大民众做网络安全的维护者,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相关法规政策,严格遵守网站建设与管理条例,深入践行文明上网要求。可以说,只有面向全社会、全人民播撒“安全种子”,并使其生根发芽,才能共聚网络安全责任,以实际行动点亮“网络安全明灯”。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筑牢网络安全“承重墙”。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各种破坏网络安全的手段也日益增多,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陷阱”,除了从思想意识层面增加防范力度,还要抓住核心技术这一“命门”。只有明确网络风险问题及风险等级、风险来源,并以技术对抗技术,精准做好风险对抗,才能有效从源头上把各类毒害问题“扼杀在摇篮”,并使网络环境更加清朗。对此,政府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要提高站位,扩大视野格局,并加大资金投入,从“个人信息保护、入侵检测、安全扫描、数据安全保护、病毒防范”等多方面出发,奋力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并将相关成果高效准确地加以应用,确保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同时,还要着眼于科技人才,做好“引、留、育”的工作,只有在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持下,才能有效建立高水平科技队伍,推动高质量技术成果的产出,从而夯实网络安全“承重墙”。
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并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力图减轻各类问题侵扰,打造了一个让人民放心、安全有保障的绿色网络空间。下一步,只有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并引导全民共同参与,才能促使网络安全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