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数量更大,这就需要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一体贯通的过程中,用好“独”与“众”的“辩证法”,把握个人责任与集体力量的平衡,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理论学习上,平衡“潜心自学”与“各抒己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常说现在领导干部有个‘本领恐慌’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恰恰就是全体党员干部悟规律、明方向的“指南针”,学方法、增智慧的“总钥匙”。那么,“潜心自学”无疑是提高理论素养、升华觉悟境界的不二法门。毛泽东主席一生重视自学,并曾用“要自学,靠自己学”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花精力学习思考。党员干部要精心安排自学的“时间表”“计划图”,拿出“挤时间”“凿深井”的劲头,稳下心神、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此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中学习研讨是“闭门读书”的有益补充。此次主题教育倡导通过举办读书班、开展专题党课等方式增进思维碰撞,为党员干部解疑释惑、共学共研提供平台,在“潜心自学”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激发更多的真知灼见。
调查研究上,平衡“各有侧重”与“集思广益”。一哄而上,一哄而散,这是《人民日报》最近披露的“大呼隆式”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一窝蜂”“大扎堆”“一锅炖”式的调研其实就是套路化、表面化调研的新变种,说到底是对调研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第二批主题教育与基层联系紧密,调研工作需“各有侧重”,不仅因为“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更因为脱离自身的业务范畴和群众诉求开展调研没意义。必须坚持在调研主题上“题岗相适”,在调研对象上“科学选点”,在调研方式上“轻车简从”,切不可扎堆重复、要求“陪同”、增加基层负担。在此基础上,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措施,不仅要集中各条线单位力量,更要注重汲取市场主体、基层党员、普通群众的智慧,协同给出“最优解”。
推动发展上,平衡“勇挑大梁”与“群策群力”。“一马不行百马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一把手”,更应率先垂范、冲锋一线,带头让党旗飘在一线、把堡垒筑在一线,把主题教育和自身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让群众通过第二批主题教育“确有所得”。普通党员则要立足岗位做贡献,对本部门工作勇于“牵头”“兜底”,时常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俯下身”“能不能破难题”“敢不敢担责任”。当然,推动发展还需动员各类主体力量,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以学促干”,关键是利用好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机制,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热点问题,不仅要以“坐不住”的使命感,多“迈开步”去“对标找差”,还要多“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创新提炼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本土经验”。
检视整改上,平衡“反躬自省”与“广开言路”。检视整改是把一些“老大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和“整改清单”。一方面,要“对镜自鉴”着重“议”。对党员干部来说,检视整改是主题教育的一个环节,更是检验党性“纯度”、考验作风形象的“反光镜”,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从解决内生问题入手,找准自身的问题症结,让党性分析成为党员干部思想上再凝神、行动上再赋能的“提神工程”。另一方面,要“广开言路”充分“改”。为了避免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局,要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常态,用有“杀伤力”的“诤言”“直谏”拨开思想迷雾、点明工作缺陷。此外,第二批主题教育重点在基层,一定要让群众“开口说话”“公开评价”,畅通人大代表、服务对象等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以党员干部的“关键少数”带动“沉默的大多数”活跃起来,让检视整改真正“贴地而行”“不做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