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提出要以点带面推动东北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下,“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向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须聚焦组织、人才、产业等方面,做深做透乡村振兴“流”“量”文章,在精准施力、全面用力中把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把引领力量流向攻关处,在攻坚破题中构筑红色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筑牢乡村治理基石,核心在于构建具备坚定信念、充满干劲活力的乡村基层党组织,把党的意志转化为攻坚破题的具体行动。要破解选与管的难题,以集中换届为契机,从进村大学生、机关优秀党员干部中选优配强,推动“一肩挑”全覆盖。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打通优秀基层干部晋升转编通道,坚决调整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要化解多与少的矛盾。创新党建联盟“大党委”工作机制,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建立党员先锋队工作组团,在垃圾清运、农房巡视、违建拆除等工作中亮身份、比贡献,形成共抓共治良好局面。要处理深与精的关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互联网+积分”智慧治理,试点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灰榜”制度,延伸“党群阵地”“有事好商量”“市民驿站”服务触角,编织乡村善治的“多面绣”。
把关键力量流向紧要处,在赋能助力中用好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与乡村振兴是一场“双向奔赴”。要畅通引得来的渠道。出台适应农村发展、农村特色的引才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提供符合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在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吸引人才下沉服务乡村、干事创业。要抓实育得出的机制。找准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和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符合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培养体制机制,构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蹲苗历练的立体化培育体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要搭建用得好的平台。打破身份、体制和编制等限制,为优秀乡村人才提供晋升渠道和发展空间。鼓励乡村人才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型职业农民协会、高素质农民协会等合作共赢平台,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把支撑力量流向发展处,在富民强村中抓实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乡村治理就没有物质基础、就没有提升动力。要把产业共兴作为重要一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探索毗邻共建等形式,为村级经济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创造更多路径。要把发展共融作为重点举措。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精致农业、农文旅融合、高标准农田连片发展特色。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工商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合作。把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畅通城乡循环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高效链接配置。要把百姓共富作为重要目标。把富民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盘活宅基地、农房等“沉睡资源”,创新开展共同富裕专项行动,做大村级集体经济“总盘子”,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将“乡村一隅”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独具特色的“有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