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在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1次走遍全村农户,不但要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更要重点走访党员代表和贫困户。当下,少部分选调生只靠开座谈会、电话沟通就代替走访,就算真正迈出第一步,也是去群众家门“打打蘸水”,坐下拍照、送点粮油,问候完就离开。如此走访“演戏”不但拉进不了干群距离,还会惹来反感。
吃碗百家饭,尝尝咸淡。“一枝一叶总关情”,选调生想要与村民建立鱼水之情,光靠实打实地干是不够的,还要把村民当家人、当亲人、当爱人。走访不是简简单单拍拍照片,证明本人“到此一游”,也不是送送慰问金走走过场,而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秉持务实较真的公心,到村民家的屋檐下“低低头”,到百姓家的餐桌前“动动筷”,闻闻贫困户的饭菜“香不香”,尝尝脱贫户的水“甜不甜”。通过真正到农户家走访,听听群众“异见”,不断开展调研工作,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贫困根源,摸清人口、产业、土地的家底,体察出群众情绪,从根本上发现从“脱贫”到“治贫”的“答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关乎家家户户切身利益的难题。
住间农户房,试试冷暖。“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选调生的信心关乎改善群众衣食住行的决心。比如,在精准识别贫困户人口信息调查工作上,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上,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维护工作上,要扪心自问是否保持公平公正做到位了,是否还存在群众仍居住危房的情况,群众利益无小事,任何时候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为群众着想。同时,要学会从“家常闲话”中提取问题,并就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做到每户问题单独分析,做好走访调研的“十月怀胎”事,拿出摆脱贫困的“一朝分娩”法,以真情传递“真心”,达到走访一家、摸清一片、带动一群的效果,让党的方针政策直达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说句乡土话,聊聊生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愿初相遇,不负有心人。初步接触农村工作,选调生或多或少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就要求选调生要学着从“外来客”“陌生人”转变成村民口中“本地人”。特别是在经受委屈失落时更要有遇水架桥和逢山开路的勇气,面对失误和问题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耐心做好每件事,熟悉解读政策,决心办成事,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路径。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村里人”,不但要适应从城市到农村的巨大落差,更要克服语言上的“娄山关”,一方面,要积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干群距离,另一方面要以不怕苦、不怕难的斗志去完成纷繁复杂、矛盾丛生的重点工作,如此,才能在基层战场上建功立业,带领群众早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