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年轻干部须练好与群众“聊家常”的基本功,用亲切关切的家常话与群众拉近关系,在交友谈心中践行正确政绩观,以真挚的情感、贴心的交流做好群众工作。
要摒弃“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的“应付了事”误区,保持“肚里有货”方能言之有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中提及:“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简简单单的几句家常话,既反映了年轻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也反映了自身的能力水平。“胸有成竹才能侃侃而谈,肚里有货才能言之有物。”年轻干部要想“聊好家常”,就得做到“心中有数”,提前了解情况,打好腹稿,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来掌握聊天的重点,用接地气的“大白话”把党的政策解释好、宣讲好,让群众感兴趣、愿意聊。基层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干部个人素质跟不上去,面对多样的政策就无法运用自如;要想“扑下身子”把工作干好,就要做到“手中有招”,加强经常性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及时掌握关于医疗、教育、就业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最新政策,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通才”、群众需要的“行家里手”,这样跟群众打交道才有话说,为群众排忧解难才有底气,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口碑,当好群众的“带头人”。
要摒弃“稳坐高台、脚不沾地”的“闭门修炼”误区,做到“放下架子”才能立好样子。聊家常,既有“会不会”的问题,也有“想不想”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到和群众心贴心,对群众有真感情。当下,少数年轻干部放不下架子、抹不开面子,不会说“群众话”、不理解“群众难”,认为和群众聊家常,听他们发牢骚、讲抱怨是浪费时间,不如坐在办公室里填报表、写材料,导致推进工作不力,群众评价不高,与群众关系也十分生疏。“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年轻干部要想“聊好家常”,必须主动“放下架子”,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功课”,多往群众家里跑一跑、坐一坐,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热饭,由身近到心近、由心近到情近,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用自身真心换群众真情。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下,还可以将“聊家常”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家长里短中洞悉群众的所思所想,在“牢骚话”“唠叨话”中分析群众的“急难愁盼”,从中获取到生动、丰富、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再把从田间地头汇集起来的信息化为各项工作的源头活水,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当好群众的“解忧人”。
要摒弃“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曲高和寡”误区,学会“讲大白话”更能拉进距离。“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下基层跟群众打交道就要说“土话”,用群众的语言跟群众说话。群众语言是一门交流艺术,更是一种工作能力,群众中不乏经验丰富的能人,会讲“大白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向群众“取经问道”,不断自我修正、自我提升,真正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学说群众语言,不单指学习方言土语、了解社情民意,提高沟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说话“接地气”、把文件政策翻译得老百姓一听就懂的能力。年轻干部初来乍到不会说当地方言土语,说话间还带着浓浓的书生气,加之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懂群众语言艺术,与群众交流往往大打折扣,甚至闹出“鸡同鸭讲”的笑话。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灵活应变,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与群众“聊家常”时就要多说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从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着手,从就业、就学、就医等这些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着手,用心倾听群众真心话,千方百计把群众反映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到位,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以实干实绩获得群众满意,当好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