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习近平对自己七年梁家河生活的评价。而今的我,从家门到校门,再到社会门,卸下大学的背包,扛起基层的行囊,我来到了我的“梁家河”——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后岛村。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村在海中,人在绿中,这是我对“梁家河”的第一印象,而我和它的故事也就此开启。
走四方,了解我的“梁家河”。脚沾泥巴土,身带芳草香。仍记得考取选调生时的豪情壮志,仍不忘党旗前宣誓时的热血激昂,为群众办实事是我到基层工作的所思所想。为更好地了解我的“梁家河”,我开始白天走遍四面八方,摸透“家底”。我明白要想真正走进群众当中就要将心比心,所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我总是会经常性地问问村民近况,隔三岔五拉拉家常,学些方言土话,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把话讲到村民心坎上。下雨前帮曲叔收花生,农忙时帮于婶摊玉米,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置顶”,将“梁家河”村民放在心上。
奔一线,实干我的“梁家河”。“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基层事务繁冗复杂,我积极摆正心态,面对村务工作时,冲在第一线,不苟且、不搪塞、不麻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主动解决基层“顽疾”。无论是村里的志愿服务、信访化解,抑或是抢险救灾、防汛抗洪,我都冲在前面。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各种考验,就是一个“干”字。一颗汗珠摔八瓣,撸起袖子就是干,石上踏印,铁上留痕。在一次次奔忙中,群众也对我从半信半疑到观察,再到接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就着这靓丽的底色,我将继续在我的“梁家河”干下去。
学三师,请教我的“梁家河”。“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基层大地是沃土,为基层干部提供养分。从产业振兴到环境治理,从田间地头到民生保障,如何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如何克服“本领恐慌”,是我一直以来需要学习的地方。自到村以来,我以驻村前辈为师,以村两委为师,以群众为师。在工作中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群众中成长。主动接住基层的“烫手山芋”,经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历几回艰难险阻的打磨,汲取经验补盲区,让硬本领经得起“风吹浪打”,只为在村遇到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
基层广阔天地,基层大有作为。其实每个青年干部心中都有自己的“梁家河”。而我将和我的“梁家河”一起,经风雨,见彩虹,在今后的生活中,开创属于“梁家河”的美丽蓝图,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让基层沃土更加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