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古道踏青巷,茶城清秋可寻芳。雨后围炉烘玉华,轻风拂过十里香。去年踏青时节,我来到了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同心镇漫海村,开始了步入“基层课堂”,探寻成长的“最优解”。当时光的指针从晚春指向初秋,我看到了云雾缭绕的幽静茶山春芽吐翠,听到了走在阡陌小道上村民们的殷切呼唤,体会到了办好民生小事赢得群众信任点赞的充实喜悦。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这片青山碧水环绕的沃土里,回首来时路,难掩于和秧苗一起奋力向阳生长的热情满怀。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约定一生恪守初心的“为民情”。来到乡村,走进群众中,面对新环境的变化挑战和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克服本领恐慌,找准奋斗坐标,是驻村“小白”成长蜕变的第一步。于是,我怀着“归零”心态,从“心”出发,做回“小学生”,拜人民群众为师,把乡间田野作为课堂,真正以“求学之姿”学好基层实践的“无字之书”。脚步丈量全村土地察村情,遍访全村农户访民意,座谈村民代表问民需,一套“组合拳”下来,我敲开了“百家门”,坐过了“百家凳”,叙过了“百家情”,在主动实践中蹲出了村庄发展“真问题”,修炼了调查研究“基本功”,涵养了不改初心“为民情”。扎根常驻,以“向下”生长为“向上”成长蓄力,愈加坚定扛牢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愈加坚守心中那份为民服务的拳拳初心。
“念兹在兹,枝叶总关情”,约定一生甘当奉献的“公仆情”。群众“简单”而“繁琐”的小事,往往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心上事”。认证养老保险、申请临时救助、安装防反诈app……在一次次悉心为群众办“小事”的过程中,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也从“外地人”转变为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本地郎”。早春,我们全力当好助力春耕生产的“服务员”;盛夏,我们化身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防汛员”;深秋,我们当好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寒冬,我们慰问困难群众成为村民的“暖心人”。村委会里群众悄悄送来的芭蕉,入户走访时村民趁人不备放在车上的菌子,办公室里左邻右舍送来的板栗核桃,都裹挟着泥土芬芳蕴藏着深深的鱼水情。在平淡却充满意义的驻村生活中,更加坚定了以公仆之姿为民奉献的信念。
“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约定一生深耕细作的“民生情”。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答好“民生卷”,必须要挽起衣袖弯下身子和乡亲一起“躬耕桑梓”,蹄疾步稳走好每一步。通过厚植“全域党建”思维,推行“要素集聚”模式,构建“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监测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党建引擎”驱动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漫海村成功激活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持续激发咖啡、茶叶、肉牛养殖产业内动力。“基层党建旗”“乡村文明村”“人均收入增”……一系列荣誉与数字的背后,传递出驻村工作的民生温度、服务力度和实绩厚度。不辞青山,相随与共。我将牢记“至广大而尽精微”的道理,厚植“民生情”,算好“长远账”,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上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