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想张家湾驻村帮扶工作的这三个月,爬过山、下过地、体民情、访民意……脚下沾得了泥土、心里装得了群众。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一次又一次的驻村帮扶实践中,使我逐渐褪去身上的“稚气”和“傲气”,染上基层“土味”真情,开始对今后驻村帮扶之路,有更深的理解。
入境随俗,以言语之“土”,拉近群众的距离。初到村上时,我突然发现在党政机关学到的模板化、程式化的沟通方法骤然失效,文绉绉、没有乡土味的“官方话”群众听不懂也不愿意听。第一次和村书记入户走访时,按照分工由我负责向群众解读政策,在走访过程中我认真、耐心的解读政策,但群众回头还是在问村书记,“这个怎么申报,那个什么填”,最后大多数时候还是村书记在为村民讲解政策,而我只能在一旁“微笑点头”。一次略显“尴尬”的走访,深刻体会到会说“土话”“百姓话”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是需要直接与村上群众打交道,要尽量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交流;在传达政策上,抛开“官话”“套话”“大话”,运用通俗易懂、易为群众接受的语言传达政策内容,以此来提高群众对内容的认可度、理解度,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顺时随乡,靠行动之“土”,敲开群众的心门。在村里时,群众们都看我年纪轻轻,没什么工作经验,很多麻烦事、心里话也不愿意跟我说,觉得给我说也解决不了问题。清楚群众心中有这种顾虑后,我便主动“上户去”。防诈骗宣传时,我上户给村里的大叔大娘们下载注册反诈APP;养老保险缴费时,我便主动上门,对不会操作手机的群众们,现场指导成功缴费;医院慢病检查时,我亲自陪同医护人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户检查并发放部分药品……“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深情。”身为驻村帮扶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只有在老百姓家中走一走、唠一唠、看一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方能在实实在在传递温暖、真心实意服务群众中敲开群众“心门”,赢得广泛认可。
随乡而乡,借基层之“土”,办好群众的实事。基层是一片大好的沃土,基层干部要在基层中唱好这首“山歌”,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入职以来,参加过张家湾村很多重要工作,当初的当归早期抽薹植株行动的汗流浃背、烈日炎炎下的避险搬迁户摸排、不分昼夜的防返贫监测排查,这些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自己也收获着同样的幸福,也曾为付出过的小小力量,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基层“小天地”亦有“大学问”。作为扎根基层的驻村帮扶干部,走出“象牙塔”,迈入“基层门”,要力戒在基层“镀镀金、养养神、串串门”心态,把基层视为自己能力提升和锻炼的磨刀石、练兵场,做到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勇做新时代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在基层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倾尽自己所有的梦想和热爱。
驻村时光匆匆而过,这三个月我满心欢喜、收获颇多,从群众眼中的“陌生人”变成了住在村里的“小帮手”,未来驻村帮扶工作,我将撸起袖子、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