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迫近一年,那些打过的电话成了这一年时光里印象深刻的一笔:电话走访、通知开会、反馈答疑等等。从若蚊蝇的轻声细语到稳干练的轻车熟路,从生涩的普通话到不正宗的方言音,一次次电话里,变的是开场白与说话调,折射的是小白蜕变记、待人接物心与基层工作法。
称呼里深藏着小白蜕变记
“喂,请问是江某某吗?我是某某村村部的,新来的大学生,打电话主要是通知您明天早上八点来村部开会。”这是初来乍到打电话通知事情时的常用开场白。不熟悉村民,不确定电话号码和接电人物是否匹配,再加之村民不认识自己更不眼熟号码,所以有了生涩的对话沟通。电话里的我说着一口普通话,并且尽可能详细诚恳地介绍自己,以避免被挂断电话或被误作诈骗分子。后来在一次次下队走访、开会见面、拉呱聊天里和大家接触多了,逐渐更了解村民也开始被村里人眼熟起来,再有需要电话通知的时候,开场白便成了:“汤队长,汪大伯,陈叔叔……我是小张,明上午八点来村里开会哈。”变了的称呼和一听就不是本地人的口音里多了的是亲昵和信任,也是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与村民们的沟通之道。
态度里蕴含着待人接物心
村里老年人多,耳朵不好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常常是在电话里将时间地点事由告知后又会得到“几点开会啊?在哪里开会?”的反问,于是,“就在村部,明早八点哦,八点。”成了电话结尾不厌其烦再三叮嘱的话。村里人起得早,大部分村民小组离村部又远,换个角度去想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厌烦问题的不满情绪去工作,既防止村民起了大早跑了空,又亲密了干群关系。常遇到在电话里通知完事情后又咨询其他事宜的村民,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怎么缴费又如何补贴、到哪里能换社保卡、临时救助怎么申请等等,能解答的在电话里便解答了,不确定的或解答不了的,暂挂电话,问清楚政策要求后再把电话拨回去,答疑解惑。一件件稀松平常的小事里是村民真真切切的现实需要,也是反思自身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态度和能力的珍贵机会。
电话里透露着基层工作法
为什么不直接在微信群里发各种通知消息?为什么要一个个地打电话?为什么要用这种“低效”的方式?某种工作方式方法的形成和稳定必有其得以适应的环境。对大多数村庄而言,在村人口还是以老年人为主,群体特点表现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一般等。面对此种现状,当无法充分发挥各种群、会议视频、线上投票等方式高效处理工作时,如何快速转变与应变,是每一个“三门”干部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事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耐心和细心方能梳理出工作脉络。基层工作讲究群众工作方法,接触群众、倾听群众、与群众沟通,有真能力还带有真感情才能让群众安心。打电话只是基层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个微小的缩影,这一缩影里蕴含着的工作态度、思考、总结、进步才是无愧青春、为民服务,做好基层工作的恒久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