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我是选调生我在村:我也成了“阿细妹子”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一镇驻村工作队员 施红媛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今年6月,因为驻村调整,我来到云南弥勒市西一镇大云村驻村。在这个彝族人口占95%以上的村子,首先遇到的工作瓶颈就是语言不通,有些年纪稍大的村民甚至听不懂汉话,只会说彝族阿细语言。好在这里的村民都很淳朴,驻村工作队走访入户遇到只会说阿细语言的奶奶,奶奶听不懂我们的话但仍然热情邀请我们留家吃饭、村民自发集资且投工投劳共同建设村庄、凝心聚力办好办响村内首届篮球邀请赛......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在持续发出“这个村子很团结、这里的村民心很齐”的信号!

讲好“阿细”语言。“阿妹恋若,佐佐?”饭点的时候,村里的大爷大娘遇到我都会招呼这么一句。看着大爷大娘脸上真诚的笑容,我回以微笑,但心里却有着大大的疑惑。回到村委会,我向村委会主任请教这是啥意思。“他们这是招呼你吃饭呢,意思就是小姑娘吃饭了吗?”我恍然大悟。以后的日子,我也慢慢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阿细语言:“cu恋若”代表“小伙子”,“do......”代表“吃吃吃/喝喝喝”。这些日常的阿细语言,在不知不觉间将我与村民的距离越拉越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要首先学会与村民“聊家常”,了解村情、倾听民声,才能获取有效信息,继而开展下一步工作。与村民交谈,要摒弃学生气、书生气,在什么山唱什么歌,用村民听得懂的、感兴趣的语言,把党的政策和温暖讲到每位村民心中、带到每个家庭当中。

建好“阿细”家园。来到村里的三个月,我也见证大云村越来越好。经常可以看到村里人有的拎着扫把、扛着锄头、亦或提着沙灰,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共同净村庄、除杂草、砌围栏、建村庄。大家上下一心,不求回报,热火朝天又满心奔头的建设更加美好的大云村。慢慢地,我也抬上扫把、带上镰刀,加入到这群默默奉献而又善良的阿细人民中去了。从“校门”踏入“机关门”,又来到基层这个大天地,驻村选调生更应该在山野里、群众间、实践中褪去身上的“书卷气”,增添在村队员应有的“泥土气”“烟火气”“接地气”,身体力行,当好村干部的好帮手、群众办实事的贴心人。

办好“阿细”活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彝族和哈尼族的聚居地,而弥勒是彝族阿细人高度聚居的地区。每年“矻扎扎节”“火把节”是哈尼族和彝族人民的隆重节日,我所在大云村黑泥凹小组今年在火把节举办了一场规模上万人的“村BA”篮球赛,整个赛事的筹备,镇政府、村委会、小组干部以及村里的村民,都尽心尽力,甚至有在外省打工的黑泥凹村民特意请假回村,主动承担篮球赛中交通安全管制工作,维护赛场秩序。篮球赛间隙穿插《阿细酒歌代代传》《炫动三弦》和《舞动彝乡》等民族特色文艺表演,节奏明快的大三弦和粗犷奔放的舞姿,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在讲好“大云村故事”的同时,也深刻印证了“哪里有阿细跳月,哪里就是欢乐的海洋”。

来到大云村驻村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这个村子很团结”的感叹却不下十次。阿细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将不断激励我在这片红土地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村民认可的“阿细妹子”。

发布人:予安 发布时间:2023-10-7 15:01 收藏 阅读人次:2080

初审:江容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