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小记:读好基层的“研究生”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镇人民政府选调生 刘洪希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生如夏花,灼灼其华。我们在灿烂如花的六月告别校园,迈入人生海海;在骄阳似火的八月来到基层,开启驻村生活。不知不觉间,作为00后新录用选调生入职已满两个月。回想几个月前的我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面临不同的选择,是去读研深造,还是去基层锻炼。这一次,我选择将向往的远方变成脚下的路,去基层一线磨砺青春底色。奔赴山海,无问西东,无论是在高校深造,还是在基层锻炼,都是一段赋能自己的“读研”之旅。在乡间这所“大学校”里,还应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读好基层的“研究生”。

执“信念之笔”,永葆初心,读好基层“有志”的“研究生”。以梦为马,乘梦前行。最近重温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正好是上高中、上大学加在一起的时间,他说自己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志不强者智不达,正是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涵养出了强大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作为00后选调生,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读基层的“研究生”。因此,在基层“读研”时,要树立“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远大抱负,怀揣“孩儿立志出乡关”的壮志豪情,努力实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工作成就。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带着“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心选择了选调事业,怀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走进了乡土中国,要不忘选调初心,将入职时的誓言镌刻于心、践之于行,在驻村工作的火热实践中,不断积蓄向上的力量。

阅“无字之书”,脚沾泥土,读好基层“有恒”的“研究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怀着一腔热血迈出“家门”“校门”,步入“基层门”,渴望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发光发热。初出茅庐的“三门干部”干劲十足地想为村里拉来产业投资,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可是,现实的基层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的工作一项接着一项来。为民造“富”固然重要,但一口气吃不成胖子。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初入基层的我们还要先从小事做起。在办文办会、入户走访、信访化解中积攒工作经验;在基层党建、生态环保、产业振兴中练就过硬本领。“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褪去书生气,染得泥土香,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就要俯下身、沉下心来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实现理想的路上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要踏踏实实走进乡土深处,去田间地头“沾泥土”“接地气”,扎下根后,成长才会更快。

行“奋斗之路”,敢为人先,读好基层“有为”的“研究生”。青春无边,奋斗以成。自古英雄出少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不过28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才23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只有18岁……历史上的少年英雄不胜枚举。乡村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也造就人才的地方,时代呼唤我们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施展拳脚,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新时代青年必然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扎根基层,是青春与祖国的双向奔赴,是扎根乡土的赤子之心,是锻炼本领的成才之路,更是把理想融入伟大事业的青春誓言。生逢伟大盛世,我们更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鼓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劲头,发扬“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斗争精神,在乡村振兴的“练兵场”上,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在基层“读研”两月有余,我领略过群山之间的万家灯火,欣赏过日暮时分的袅袅炊烟,仰望过屋场上空的璀璨星河……曾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基层?我想,因为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

发布人:氯化锌同志 发布时间:2023-10-7 16:17 收藏 阅读人次:2994

初审:林竹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