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打工人”的“多巴胺”驻村日记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南木村选调生 李郝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怀着无比激动和向往的心情,我坐上了轮船、踏上了长江上的这个小岛。“东宝惟金,南木有乔”,初识南木,是白纸黑字上我和它的名字并列排序。初见南木,是以一名书记助理的身份相遇。回想驻村的第一个月,我在夜色蛙鸣声中总结我的“多巴胺”驻村生活。

“日出江花红胜火”。江畔的南木,四季鲜艳,是春日和煦的“樱桃红颗压枝低”,是初夏时节的“油桃满树宛若火”,是盛夏阳光下的“映日荷花别样红”。自然风光为驻村生活配备了“红色”的多巴胺穿搭。基层工作千丝万缕、纷繁复杂,全村14个村民组905户人家2041名村民团结在一起的核心是什么?驻村的第一个月,我找到了答案。一颗红心永向党,只有时时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把它作为践行工作的标准,才能真正用红色聚齐群众的心。驻村一个月以来,我跟着村支书走访了村里的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和防止返贫的一些对策,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门别类,思考如何提升防止返贫的能力。村里五分之四的人口都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针对“空巢老人”的问题,如何解决他们“所医”“所需”“所乐”等问题成了我驻村第一个月的课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永葆红色初心,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做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一名选调“打工人”的关键考核指标。

“春来江水绿如蓝”。万里长江,南木村傍水而立。这个小小的村庄用一块一块的“绿色”发展托起了村民们致富的宏伟“蓝图”。南木村一直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将拆旧复垦和乡村产业、生态发展有效衔接起来,提高农用地利用率,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收入渠道。驻村的第一个月,正是村里无花果成熟的季节,我跟随村里的大爷大妈们一起来到采摘园选果、包装、邮寄。在劳作的过程中,大爷大妈们都跟我说“现在在家边就能挣到和外面打工一样多的钱,真好。”过些时日,野菜基地的藜蒿就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变成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法宝。村里不仅有近四百亩的野菜基地、蔬菜基地和生态采摘园,更为让我感到骄傲的是,自2002年起,万余亩滩涂旁,造起了5000亩的意杨林,成为安庆市首家碳汇试点单位,形成林业碳票16600吨,价值近50万余元。来到南木,江水旁,绿植前,戴上草帽,下地浇水施肥采摘,是我驻村第一个月的绿色“穿搭”。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当我“迈开步子”“走出院子”“俯下身子”,到农民家中,到田间地头,看一看高大伯家的麦子黄了吗、张大叔家的小鸡孵了吗、李奶奶家的小孙子的数学题会不会写......我开始成为一名真正的“南木人”。

“正是橙黄橘绿时”。当你走进南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耀眼的彩虹路。每年的九十月份正是村里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田,肥硕的果子,村民们脸上喜悦的笑容让我感到无比亲切。这一个月我逐渐熟悉起村里的陈大哥、刘大妈、徐奶奶.......每天下班后,骑着电瓶车在乡间的彩虹路上,时时停下来驻足与他们交流,“陈爷爷您的药还有吗? 没有了记得打我电话。”“王阿姨您明天记得去村里参加党员活动。”“李大妈您家小小的作业不会写一会我就去您家给她辅导。”.......这样的对话有许多许多,构成了我驻村第一个月的多彩“穿搭”。基层工作千丝万缕、千变万化,而我作为刚入门的“小学生”,幸得村委前辈们的指导、村民们的宽容和厚爱,才能更好地成长。每一位小小的“打工人”都有大大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毕业时我站在发言台前说的那段话,“我想我们都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从今天起,洒在广袤土壤中,愿我们迎着光、勇生长、长成树、聚成林,明心立志,开拓进取,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正所谓“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驻村生活如多巴胺释放一般丰富又快乐,像是阳光下的橘子皮、晴天的蜜桃和玻璃杯的果茶。有苦有甜、把鲜艳的色彩内化于心,积极乐观地面对驻村的每一天,是一个选调“打工人”的“职场”秘籍。

发布人:红色小栗子 发布时间:2023-10-8 09:12 收藏 阅读人次:2431

初审:图南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