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关键点,战斗在基层的选调生永远走在“赶考”路上。走一走田间的小路,摸一摸沧桑的老屋,听一听乡亲的故事,看一看丰收的喜悦,不觉间已是一年多的光景,我也从一位“青葱少年”成长为村民信赖的“村支书助理”,回望一年“胜景”,最难忘的是我与我的“周旋”。
初到基层,“我就是我”,仍带书卷气,曾不事农桑。走出“校门”来到基层,我是学校的“毕业生”,也是基层的“一年级新生”,摆在我面前的有“三道关”——方言关、思想关、信任关。巧用“录音机”,速通“方言关”,用录音机录下村民的对话,反复听、切片学、抓用词,迅速听懂本地方言,打通与村民沟通的渠道;求师“老前辈”,勇克“思想关”,在走访了村内几位“老革命”“老党员”,听他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之后,我逐渐克服了对农村艰苦条件的畏惧,打破了心中的“思想障碍”;敢冲“第一线”,力过“信任关”,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冲在为群众服务的“第一线”,“小事”着手、不躲“大事”,让我逐渐取得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信任。
来到基层,“我不是我”,但问农家事,躬身在陇亩。突破“三道关”的阻遏,我终于“来到”了基层,沉下了“身子”,放下了“架子”,融进了村子,走进农户“唠家常”,行遍田间“问农事”。但我对自己产生了疑问——我能为这个村子带来什么?作为选调生,做好村级日常工作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村庄带来“不一样的烟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扎到基层,“我还是我”,一心做调研,全力促振兴。在熟悉村庄情况的基础上,我展开了全面的村情调研和产业发展专项调研,党建为引领、发展为关键、文化铸民魂,我重点从这三个方面为推进乡村振兴献计谋策。抓党建、促振兴,探索基层党建“新路子”,创新党员教育“新模式”,成就村党支部“新面貌”;搞产业、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新跨越”,实现农业机械化“新突破”,促进全村产业“新发展”;聚人心、铸民魂,实现文化惠民“新途径”,寻找文明宣传“新载体”,成就文明乡村“新格局”。
体悟基层,“我将无我”,寸心察民意,拳拳报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将无我”就是心中装着每一个人,“不负人民”就是要造福每一个人。选调之路已走过一年多的光景,“回首向来萧瑟处”,亦有风雨亦有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在把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做好的同时,也要把为未来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做实,乘“中国梦”之长风破“乡村振兴”万里浪,再回望时方能“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