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近年来,各地纷纷百策求贤,频出奇招引育人才助推当地发展。但个别地方不顾实际“营声造势”,在人才引育上“喊口号”“充面子”,你追我赶试图“拔得头筹”“抢占先机”,只顾上演“人才争夺战”,导致出现各地接连站立观剧的“剧场效应”,实则是华而不实,“眼球效应”大于适用性。
定政策要“根据票根找座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建设人才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释放了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在时代大潮中赢得人才红利主动权,基础在“引”,根本在“用”,引进可用之才。要“制定票根”,切勿照搬他人模式,制定与地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引才政策,灵活采用短期聘用、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方式,汇聚专业型、技术型、创新型多元力量。要“找准座位”,从自身切入点出发,精准掌握人才结构和缺口,做好“人岗适用”高效匹配、有效对接,发挥优势“叠加效应”,用好急需紧缺人才。
搞宣传不能“站起来观影”。“牡丹百品红与紫,华而不实徒纷纭。”宣讲会和高校行是当前人才招引的流行形式,能有效与人才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就业地实况、解读相关政策,帮助人才实现“高校取票”搭乘“岗校直通车”。但有的地方追求“形象工程”,宣讲会弄得像“演唱会”、高校行办成了“旅游团”,现场氛围浓厚热烈,但收到的简历屈指可数。要停止“自我内耗”,避免“遮挡影响他人”,提前摸底,精准调研,了解意向人才数量,选择与所需岗位相适应的学校专业。要注重“观影效果”,切忌“攀高比矮”,针对性制定宣传方案,现场拒绝铺张浪费,追求实效性不走虚。
抓培养要“坐在位置上”。“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重视人才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策,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当好大家的后勤部长”,为人才切切实实地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栽树扎根,留人留心。要“坐在自己位置上”,根据地方实力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安家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支持,展现人文关怀和尊重重视。要“坐在位置上听”,及时了解人才想法诉求,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公平公正竞争的干事舞台,畅通上升渠道,定期评优评先树立先进典型,鼓励人才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提升获得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