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市实施“安心、暖心、舒心、融心、聚心、放心”行动,在城区50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服务难跟进、作用难发挥等难题,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心可依、有志可为”,“有身份感、有归属感”。
党群阵地报到,让党员“流动”不“流失”。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整合组织、宣传、政法、公安、民政、住建、工青妇和红十字会等部门力量,依托城区药店、彩票售卖点、小区物业值班岗亭、商店商场等临街临路设施,提供便民登记服务,鼓励流动党员从“被动登记”到服务站“主动报到”,打造有温暖、有力度的“文山之干、人人有为”党建品牌。划分24个微网格,采取敲门行动、行业摸排等方式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信息登记造册,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第一时间融入组织。同时,通过流动党员属地管理与原党组织延伸管理,“双管齐下”为流动党员打造温馨之家,建立流动党员思想交流微信群,设立理论学习区,开办驿站课堂,让党员“流动”不“流失”。共排查流动党员人数345名,开展驿站课堂40余次,服务流动党员、新业态从业人群800余人次。
活动创造共情,变“流入”为“融入”。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社区党委为单位,召集流动党员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式组织生活和各类活动,以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和各类活动的创新性、趣味性让流动党员凝聚在同一屋檐下,打通融入组织的“最后一米”。针对流动党员工作繁忙、流动性强、分布广泛等特点,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确保“不漏学、不掉队”。线上开展群内视频会议、视频学习、云岭先锋学习、思想汇报等方式;线下参加讲授党的二十大等专题教育,举办“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扩宽学习渠道。引导流动党员群众走进书吧品读“充电”,在“书香味”浓厚熏陶中升华思想,陶冶性情。创新流动党员“云岭先锋APP”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包载体,通过“上门送学”“线上送学”“集中供学”等方式开展主题教育,先后组织345名流动党员参加主题教育集中学习6场次。
诚挚关爱呵护,用“暖心”换“真心”。紧贴流动党员实际需求,量身定做“服务套餐”,以两新党组织、红色驿站、小哥驿站等各类党群驿站为拓展服务点,集聚党群共建单位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居家养老、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法律维权、社会保障等暖心服务,坚持“有困难找党群、有问题问党群”原则,让流动党员感受党组织浓浓关怀,厚植“家”情怀。成立亲子关系“孵化地”,开展形式多样假期活动,解决32名流动党员子女都存在寒暑假无人照看难题,缓解家长压力同时增进亲子关系。合理设置自助服务区、人工咨询办理区、公共法律服务驿站、心灵驿站、科普服务站、“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教育培训中心等民生服务功能,配备科普查询机、医保查询机、心理咨询必备沙盘等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政策信息查询、证明打印、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多项快捷便民服务,为流动党员“量体裁衣”。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流动党员亲子8次,提供便民服务160余次。
引领作用发挥,以“有家”促“有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流动党员就是“流动的党旗”。积极搭建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行业分布和熟悉领域,组建有行业特点、有服务特色的“连心”志愿服务队,推动参与治安巡防、文明劝导、民情恳谈等公益服务和基层治理工作,带动更多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融入属地,纵深推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充分发扬流动党员见多识广、思维开阔、信息灵通优势等特点,利用假日闲暇,依托干部规划乡行动,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传经送宝,为家乡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让“流动的旗帜”在异乡也能找到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截至目前,128名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建言献策131条,推荐就业岗位162个,提供技术服务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