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1948年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第一篇《乡土本色》中的开头,告诉世人,理解乡土,才能读懂我们的中国。2016年因为大学老师的推荐,我于茫茫书海中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有个初次见面。“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我对它的初次印象!有故土的地方就是家乡,这片中华大地绵延万里,穿越时空阻隔,将天南海北、祖祖辈辈的中华儿女紧密地血脉相连!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费孝通先生的亲身经历,用泥土煮汤喝,煮熟后的气味是家乡的味道,拨动着思念故土人儿的心弦,乡土性早已镌刻在中国人的心底,会在不经意间与你我重逢,轻轻地道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追寻乡土文化脉络,铸牢选调扎根基层之魂。2023年为了走好选调生的扎根路,我与书架上的《乡土中国》久别重逢,时隔七年它带着我从中国乡土社会再出发,透过字里行间铺就的乡土本色、带着读完的感悟和思考走向田野民间,挖掘其本身遵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律,它致力于聚合日常生活中乡土社会里依然存在的现象或行为习惯,用更加人间烟火气的方式讲述中国乡土大地独特的文化自信、历史底蕴和时代活力!新时代的你我于国旗下、春风里成长,应该不忘乡土情、守住乡土根,扎根于基层,将祖祖辈辈一心守护的土地背后蕴含的厚重乡土文化传承下去,方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有一份“追风赶月”的底气,架起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桥梁!
赓续乡土红色血脉,激活乡村振兴生命之泉。农村里被土地哺育而世代传承下来的一代代人构成了生长于斯、繁衍不息、落叶归根的中国乡土社会,这一代代的人有着扎根于乡土生活的依恋、感激于土地收成的虔诚、沉浸于乡土文化的魅力!在《文字下乡》这篇中描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对于我们刚刚走入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更是十分熟悉,就好像当我们去隔壁宿舍串门时敲门,隔壁宿舍的人会问“是谁呀?”,一般情况会下意识地回答“我呀!”对于这个普通的日常回答,费孝通先生探究出其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其实是:在乡土社会里,村里乡间都是熟人,甚至可以“不见其人,闻声晓其名”,从生养于土地、劳作于土地到埋葬于土地,乡土的气息已经融入了红色血脉!乡土文化不仅是凝聚团结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还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自信!
厚植乡土文化内涵,助力中华民族复兴之基。费孝通先生说过:“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乡土文化传承一直广受关注,是迫切需要推进、保护与传承的,是亟须在社会变迁的冲击之下获得生存资源得到有效创新和多元化传承的。而人类社会始终处于变迁之中,有关人文、地理、文化等要素的小小变化都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变迁,顺沿着社会变迁的发展轨迹,乡土文化原有的发展模式一步一步被打破,社会变迁要求乡土文化在发展的道路上要逐步拓宽地域边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诸多要素相融牵扯、交互作用的产物。在社会变迁的冲击下,乡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换是个永恒话题,不仅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还要拓宽其传承方式、挖掘其现代性价值、发挥其实质性作用。要拓宽乡土文化传承的优化路径,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提供新思路,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踏浪前行的新时代,时刻秉承一份赤子热忱的乡土情、守住一颗忠诚爱国的乡土心,会有涓涓青春活力的“细流”不断汇入这以中华民族为名的“大海”,乡土文化必将活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