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入“角色”履“新职”我的乡村“新体验”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人民政府 吴哲强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下沉基层乡村“蹲苗”锻炼,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就要把扎根基层作为第一追求,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服务百姓的最前沿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提高本领。于是,大学毕业,我毅然决然选择扎根基层,来到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回首时光,白驹过隙,从陌生到熟悉,青涩到沉稳,迷茫到坚定,一路走来,芳华充实,我不断解锁着乡村“新职业”,一次次收获着不同的体验,在一段段浪漫而奇妙的“履行”中见证着成长与收获,实现了自身的蜕变。

雨天泥泞行路难,我是“乡村修路工”。“啥时候才能给我们修路呀?你们看看这下雨天的,到处都是泥,没有办法通行,一直说要修,怎么就是不动工?”这是我第一次在下村走访时村民说得最多的问题。经了解,这段泥泞的村组道路是通往农作地的必经之路,直接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但由于该道路沿线涉及的低保户及长期空置户较多,自筹的部分资金比较困难,所以一直都没有办法进行施工。为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难”问题,我深入了解组情民意,详细掌握修路需求和规划,多次向上级分管单位汇报,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动员沿路在家的村民们帮助施工,并到及时化解修路引发的矛盾纠纷,最终推动了道路硬化项目平稳有序实施。路修好了,于我而言,不仅收获了村民们的点赞感谢,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看着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更加感受到了责任和使命,当好“乡村修路工”,不仅是修好一条出行的路,更是修出了一条帮助我们走进群众心里的路。

杂草撂荒无人管,我是“产业规划师”。撂荒地整治是我到村上接触到的一项重大工作,但我对撂荒地的认知仅限于向上级报告的各项数据,并不了解实际情况,于是先进行实地调研走访,走村入户深入了解实情,“村里年轻人少,我们年纪大了种不动庄稼了”“现在化肥、农药价格高,种地不划算”......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土地撂荒的原因,也发现村里的经济作物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土地规模化、连片打造是解决土地撂荒的有效途径,于是我和村“两委”干部到附近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规模化种植先进经验和技术,摸清耕地撂荒具体底数,并以整治撂荒地为契机,通过广播、会议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通过多次向村民答疑解惑、与街道沟通协商,成功签订了土地集体流转协议,盘活了撂荒土地百余亩,并用于开展机械化农业种植试点。在撂荒地整治工作中当好“产业规划师”,看着荒地变良田,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沉的真情。

邻里矛盾引纠纷,我是“热心调解员”。“小吴啊,李老二的羊把我的庄稼吃了,请你去看看怎么办?”“小吴啊,王家种在我家堰塘旁边的柑子树枝丫挡住了路,你来评评理!”......工作以来,像这样的矛盾纠纷我遇到过很多。最开始,我以为只要摆事实、讲道理,就能够处理好矛盾纠纷。但慢慢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村民之间的纠纷并不是非黑即白、界限清晰,企图通过讲道理快刀斩乱麻是行不通的。唯有用“情”介入,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他们着想,用拉家常、交朋友的方式进行劝说,用诚心和真情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就这样,大到宅基地、林地纠纷,小到家庭矛盾,我帮助村里协助调解纠纷30余件,也渐渐成为村民口中的“小吴”。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亲历其中让我收获良多,在基层矛盾纠纷本身可能不大,但一点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它关乎每一位村民的切身生活,必须用心用情用脑,才能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回望我在孝丰镇的时光,进百家门、听百家声、解百家难,孝丰镇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不断入“角色”履“新职”,在乡村“新体验”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更在基层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深深扎,尽情绽放青春力量!

发布人:大强 发布时间:2023-10-17 09:08 收藏 阅读人次:2262

初审:汪青雷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