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育材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干部教育培训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深刻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将“实”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绣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字绣,让干部教育培训真正落在实处、看见实效、结出成果。
以“实需”为绣针,在“课程教材、理论知识”中,穿稳培训内容“精准线”。培训内容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实现和培训效果达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一些开大班、上大课的“大锅烩”干部培训,效果也很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干部培训工作缺乏受众意识和问题导向,培训的内容与干部的需求不适应、相脱节。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按需施教,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预测和分析工作,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切实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和制定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实施,从而努力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干部的主体地位,根据干部自身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需要,区分性别、民族、年龄、知识结构、人文修养等不同特点,区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职务职级对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中心任务对干部知识储备和更新的特殊要求,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培训,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帮助他们补齐能力上的“短板,填补知识上的“空白”,消除经验上的“盲区”,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履职担责的能力。
以“实用”为引线,在“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中,勾出培训形式“新颖网”。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更要在培训方式上保持动态更新、推陈出新,不仅要在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更要在增强实干能力上“凿深井”。一些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局限在学习研讨、个人自学、理论宣讲等途径进行,还是停留在相对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式和自学的层面。虽然这种方式是开展培训的必要形式,但是容易造成培训活动的形式化和程序化,整个培训过程不免会出现风格上单一、形式上单调、内容上单薄的问题,不利于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新时期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从经济和发展实际出发,善于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优化知识结构。应当紧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采用高效便捷、生动形象、内容鲜活的教育载体,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云端”讲堂开展好线上学习,提高干部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摆脱时间地点上的限制;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口,利用现场教学开展实地学习,让学习方式更加丰富,让干部教育培训“活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以“实效”为底布,在“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中,织好培训质量“锦绣图”。培训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教育培训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更要紧的是从学习培训中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没有将课堂里、书本里学到的与课堂外、书本外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这是检验学习培训是否达到效果的关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训了之”“训前训后一个样”,更应强化后续跟进管理,持续向“实绩”问效,做好培训成效的后半篇文章。培训结束后,要加强对培训学习效果的持续问效,通过测评掌握培训效果、座谈掌握培训意见、回访掌握培训需求,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业务水平进行全程跟踪了解。建立健全干部培训的考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党员干部培训成效的检验,推动将干部教育培训与年度考核、奖惩激励、干部任用等有机结合,作为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培训效果明显、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进行通报表扬,对仍存在“能力恐慌”的干部,继续加强帮扶指导或“回炉锻造”,让干部逐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确保培训走深走实管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