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甘肃通渭:产业发展走出乡村“蝶变”之路

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党建办 王昇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借鉴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以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走出了“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走进李家店乡李店村,映入眼帘的金银花翠绿如海、光伏电板波光粼粼、书画采风络绎不绝、育苗基地扶贫车间交相辉映,矗立山头的“中国梦”成为当地的“新地标”。李店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发展金银花产业,实现了村级资源资产由“隐”到“显”、带动能力由“弱”到“强”、集体收入由“少”到“多”的“三个转变”,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升、集体经济不断增强。

因地制宜谋思路,盘活资源发展“新路径”

李店村耕地多为盐碱地,长期干旱少雨,适宜种植作物较少,传统农业主要以自产自足的农作物种植为主。如何进一步扩大特色经济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动能,成为发展的一道难题。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该村因地制宜谋思路,抢抓引进通渭县清凉沅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好机遇,衔接争取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组建成立李店村泰清园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全面开展清产核资,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村集体所属的50亩土地折算入股,并带动150户农户将1450亩土地以折算入股的方式加入村集体合作社,建成1500余亩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合作社按照“统一苗木供应、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的模式,实现金银花育苗、种植、管理、采收和销售“一条龙”,着力解决农户种植金银花技术不足和销路不畅等难题。

党支部引领找出路,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

找准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契合点”和“共振点”,才能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加优质便捷、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该村按照全县实施“四带六联”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展模式,成立了李店村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研究制定金银花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500万元,建成占地16亩的金银花加工烘干基地,并配套烘干机等辅助设施,最大程度满足全村金银花烘干需求,目前日烘干鲜花可达16吨左右。

该村依托组建的李店村泰清园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五统一分”的经营模式,以土地入股每年3000元/亩的分红收益,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的村集体资金,带动全村150户农户每年收入285万元、户均1.9万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资金,而且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村150户农户摇身变“股东”,金银花产业已名副其实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花”。在家门口就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常态”。农户王礼余是李店村王河社农民,因肢体残疾、妻子听力残疾,家中缺少劳力,23亩土地闲置撂荒。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将所有土地折算入股到合作社,妻子常年在合作社务工,全家仅分红和务工收入每年达7万余元。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注入了蓬勃强劲的“新动能”,带动起来的不仅仅是王礼余,还有很多很多……

多产联聚壮集体,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该村针对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村党支部通过集体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向李店村泰清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20万元,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2万元。

为进一步拓宽村集体资金,村党支部还依托辖区内农民种植辣椒积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的优势,通过市场调研、入户走访,投入10万元,建成李店村辣椒加工厂,将周边农民种植的辣椒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采取烘干加工成辣椒面的方式,进行统一出售,为村集体每年增加2万元集体资金,辐射带动50名季节性务工人员平均每年增收1.2万元,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资金,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至2023年6月底,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6万元。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了通渭县产业质量的提升,为这片热土增添了新的“温度”和“亮度”,既有经济作物收入,又有劳务收入,再加上入股分红,多轮驱动,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如今,错落有致的易地搬迁安置新房、翠绿如海的金银花、波光粼粼的光伏电站和精彩纷呈的大自然融为一起,“美了乡村、富了农民”。乡村振兴中的人们,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扎牢了脱贫致富“根基”,构成了一幅“产业旺、农民富、集体强”的乡村振兴“奋进画”。

发布人:一颗执着之心 发布时间:2023-10-17 15:31 收藏 阅读人次:3412

初审:易晗 编辑:理理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