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农门绝学“一听二说三跑”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委组织部 郑飞鸿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心怀梦想,满腔热血,从“校门”“机关门”初跃“农门”,自以为经纶满腹,面对群众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偶尔与一位村中老者聊天,得老者教诲,干好基层工作,无外乎“一听二说三跑”。细细思来,其中道理,耐人寻味。

耳朵能听百姓语,但余群众声绕梁。刚刚参加工作时,难以耐住性子,听得只言片语便妄下定论,工作开展屡屡碰壁。想要干好基层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善于倾听,是在茫茫事务中干好工作的灯塔,它能帮助我们弄清情况,理清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要求,是开展群众工作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作为基层干部,要善于倾听群众的“骂声”,在群众的指责中寻找民怨的根源,在不断的反思、修正、完善中改进工作的成效;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在群众的诉求中求取“秘籍”,在群众的好经验、好办法中提升工作质量;要善于倾听群众的“笑声”,在群众的认可中找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的欢声笑语中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嘴巴能说群众话,润物无声显柔情。与群众讲话是一门交流艺术,更是一种工作能力。有的干部讲话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有的干部讲话,絮絮叨叨、滔滔不绝,却云山雾罩、不明就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常言道,言由心生,讲什么样的话体现着思想水平,怎么讲话反映着工作作风。作为基层干部,要讲群众愿意听的话,真正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既讲自己心里的话,也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在与群众的交流中不断增进感情;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既能讲得诙谐幽默,也能讲得通俗易懂,这样的交流才会有人听、才能产生力量;要讲对群众管用的话,说了就算、定了就办,既要有敢于表态的勇气,也要有敢于表态的能力,用惠民实事获得群众的认可。

腿脚能跑农家屋,破岩扎根厚下盘。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空调房、讲台上没有群众,不迈开步子,就进不了院子,就发现不了问题的里子,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法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经常到农民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关心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多入户走访、下田劳动、宣传政策、解疑释难,有了“参与感”,才有“融入感”,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把群众工作做深、做实。作为基层干部,要带着真心走访入户,全心“纾困”,拉家常、访真情、聚人心,通过走访不断夯实干群基础,切实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要带着问题走访入户,理清工作思路,不盲目、不随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走访查明工作方向,不断把工作做细、做透;要带着办法走访入户,与群众共商解决之法、共议破解之道,群策群力,尽工作之责,展担当之风。

发布人:南瓜 发布时间:2023-10-17 19:54 收藏 阅读人次:1110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礼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