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到金秋十月,回首往昔,我的两年驻村生涯已经过半,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田地里“摸爬滚打”,在烈日下“蹲苗强干”,从“高材生”到“田秀才”的变化,从“生力军”到“顶梁柱”的成长,凝聚着我在基层“顶岗淬火”的汗与泪。一路走来,我对驻村工作最深刻的感悟,便是“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不要有“撇责推脱”的“技巧”,当全是奋发作为的“激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党和国家将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将“三农”工作的担子压在了我们肩上,是对我们广大选调生的信任,更是对我们广大选调生的期盼。最硬的骨头总有人来啃,最烫的山芋总有人来接,为什么不能是我们选调生呢?广大选调生切不能“撇则推脱踢皮球”,在驻村期间当“记者”、当“看客”,要永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激情,主动前往纠纷调解、信访维稳、政策宣传、项目施工一线,以“铁肩膀”“硬脊梁”扛起责任,用“敢字打头”的拼搏姿态,推动各项重大工作落地落实,让“攻坚队”成为我们选调生的又一“代名词”。
不要有“搜章摘句”的“技巧”,当全是躬身实践的“热情”。开展国情调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基层“难点痛点堵点”,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若只是在“数据报告”构建的“信息茧房”中“搜章摘句”,选自己“想要的”,看自己“想看的”,便偏离了国情调研的根本目的,“拼凑”的调研报告也没有多少“以研资政”的“实用价值”。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广大选调生要想“采好药”“钓大鱼”,就必须保持躬身实践的“热情”,“多入深山”“常临深池”,走进农家村舍,走到田坎井边,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以“赤诚真心”换取群众信任,在“聊八卦”中聊出“真实想法”,在“找话题”中找到“难处所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于“柴米油盐”里挖掘出带“烟火气”的“一手资料”,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掌握群众所想,让国情调研成为纾困解难的“指南针”。
不要有“阿谀奉承”的“技巧”,当全是为民办事的“真情”。“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评价一个选调生最直观的“指标”,不是这个选调生多会“说好话”、多会“写报告”,而是能不能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能不能认认真真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广大选调生要少一些“嘴上功夫”,力戒“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技巧,用行动回答群众的“问题”,用实干解决群众的“担忧”,当好百姓遇到困难“首先会想起的人”,让自己的号码存入每一位村民的“电话簿里”,使自己的脚印留在每一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驻村工作是“将心比心”的过程,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不会拿你当外人,要带着真情为民服务,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困、干群众所需、办群众所急,将群众的“小事”当“大事”来办,将“大事”当“要事”来办,以实干之姿做好“万家灯火”的“守望者”,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最有情怀”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