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同第一批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同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更直接,领导干部要牢牢抓住“走深走实、深研细究、见行见效”三个关键,“去假存真”,进一步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
去除形式主义的“假动作”,在走深走实中“获取真情况、听到真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关键要扎根基层,倾听民意。但现实情况是,在个别地方,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等“表面化”“作秀式”调研仍在不同程度地上演,这既达不到调研的目的,更会牵扯基层精力、损害党的形象。领导干部要带头领题调研,直插田间地头、项目工地、企业车间,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在调研的方式方法上,要严格执行“四不两直”工作法,多搞一些突然袭击式的活动、随机式的调研、暗访式的抽查、不打招呼的自主调研等;多一些自选动作,多搞些自主选题,既到“前院”观“风景”,总结经验成绩,更要到“后院”看“死角”,寻找问题短板;要多运用问卷调研、座谈调研等方式,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心贴心”交谈,去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
去除浮于表面的“假把式”,在深研细究中“找准真问题、剖出真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问题凸显出来,更重要的是去深入“研究”破解难题。在实践中,较多存在“调而轻研”“研而不精”问题,或简单罗列、照单全收,或避重就轻、夸大事实,就会导致问题找不准、症结找不到、根源挖不深,无法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明晰方向、提出对策。需坚持“调查”与“研究”并重,在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用好“放大镜”查找问题,眼光不应局限于观察表象,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深入分析,区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全局问题和局部问题;用好“显微镜”剖析原因,看群众脸色眼色、听群众呼声心声,弄清矛盾积累、问题放大的来龙去脉,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找出制约因素和关键症结,找到为民纾困、解民疾苦的切入点;用好“望远镜”谋划举措,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真正研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
去除夸夸其谈的“假成果”,在见行见效中“展现真担当、赢得真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只有实打实地解决了问题,调查研究才有“含金量”。调查研究中还有第三种不良倾向,过分重视“上报道”“受关注”“得批示”,只研究不运用、对策多实效少,就脱离了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认识到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大多出在“最后一公里”,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要坚决克服“光动嘴不动手”“光打雷不下雨”,在落实整改时,无论情况多复杂、矛盾多尖锐,都要有足够重视、耐心、细致,像办自家事情一样多跑跑路,多走两步;解决问题不能“一刀切、一阵风”,要单独“开药方”、研制“特效药”,“猛药去沉疴”彻底根治、“微疗治小疾”手到病除、“良方防未病”固本清源,体现“治标又治本”。同时,要定期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跟踪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担当作为的“成效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