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驻村笔记:我在北街“过三关”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人民政府 公思远 车鑫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基层一线既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主战场”,也是基层干部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选调生,一名新时代青年,从初到岗位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闯过村情关、干事关、语言关,可以独自胜任一些工作,感触很多,很幸运能在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北街村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梁家河”。

  过“村情关”,从“空心笔杆子”变成“有根泥腿子”。告别舒适的象牙塔,我怀揣着满腔热血踏入了北街村。初到村里,干劲满满的我自诩写作能力还不错,急于交出一份“投名状”,幻想着壮大村集体经济、谋划重大项目,憧憬着干出一番“大事业”,留下看得见的“成绩”。很快,村书记让我策划一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方案,我连夜写好方案计划,却一连被村干部、村民浇了好几盆冷水,“调子高高的,不结合我们真正需求”,“方案有点拍脑袋,浮在面上,没太考虑地点、人员问题”……大家的直白让我羞红了脸,下决心做出改变,寻找村民真正的需求,在进村入户和田间地垅中直面问题矛盾,在一次次的钻“矛盾窝”中学会用足迹丈量民情民意,知道了许多不曾在地图上看到、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地名,“上下坡”“大角”“小角”……也掌握了村民家里的人员构成、物品摆放、作息规律。久而久之,村民“在这玩会”的亲切多了,“在这坐会”的交谈也久了,村里的狗见到我也不叫了,我逐渐找到驻村“根”。

  过“干事关”,将“清澈学生气”化为“勤恳学徒心”。乡镇是个无所不装的“筐”,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女农民培训……村里的每一件待办事项,在我看来都如“期末考试”一般“压力山大”,村书记看到我如临大敌的样子,给我开了个“小灶”:“去当学徒,一次次问,一轮轮说,一件件干,一桩桩解决,干瞪眼可学不到啥”,一席话让我深感惭愧。村里的待办事项是“任务书”不是“课程表”,不能带着“学生气”等靠要,而是要秉持“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学徒心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勤跑“业务门”、常敲“群众门”,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搬马扎做监工,在厕所革命中知晓村民对用水改造的顾虑,更在“夸夸我的好邻居”“夸夸我的好婆婆”中学会用柴米油盐小奖品化解邻里矛盾、婆媳矛盾。

  过“语言关”,从“沉默小跟班”变成“健谈农大哥”。基层锻炼这张答卷,每道题都是必答题,不能弃答一个。在走村入户、办会写文中,我发现自己讲理论政策讲不过村干部,讲法律依据讲不过老信访户,渐渐的,我成了村民口中村干部身后的“小跟班”,自然没有练成“能说会道”的本领。面对这些能力不足和短板,我不断参加镇里组织的村干部培训、兜底培训,设身处地去思考怎样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问题,怎样去沟通交流。“大娘,俺又来了,咱收完玉米该种麦子了吧,那秸秆可不能烧啊,烟乌黑乌黑的”,“大爷,上次您反映的那个种植问题,咱点单的专家解答后解决了没?”声音大、嗓门高是我现在与村民交流的基本方式,我的一次次的开口获得了村民的真心“点赞”,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聊“农家话”不是坐在办公室喊口号,需要经常离开案头、走上田头,不仅要了解种植节点、墒情、苗情,还要会扛铁锨、摸锄头,做好“农大哥”,用朴实和真心开展驻村工作。
发布人:公思远 发布时间:2023-10-19 09:27 收藏 阅读人次:2974

初审:林竹 编辑:礼嘉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