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枝头挂,满屋浸飘香”。坐在村部办公室里,闻着从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忽然想起我来到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杨楼村工作已一月有余,在这个皖北静谧的小乡村里,我完成了从稚气“书生”到人民“公仆”的蜕变,走进了属于我的“梁家河”。不自觉,翻开了我的选调日记,里面记录着我和杨楼村的“那些事”:清晨和煦的阳光、午后金黄的树叶、十点钟黑沉沉的夜,缀着星光......一幕幕,走马灯似的放映在眼前,原来,我与杨楼村的“羁绊”已经那么深......
2023年9月11日 星期一 晴
村里的风景,平淡但耐看
“朝霞映照满江红,秋阳出生万物丰”。今天是我去杨楼村报道的日子。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我早早起床,提着收拾好的行囊,迎着初升的太阳,出发!
“大家好,我是新来的选调生,我会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能力,未来的日子里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是我到杨楼村说的第一句话。村书记带头鼓掌:“欢迎新同事的加入。”至此,我在基层“墩苗”的日子拉开序幕。从宽阔的柏油路到平整的水泥路;从富丽堂皇的高楼到白墙灰瓦的庭院;从熙熙攘攘的人群到风景如画的小桥流水,眼前的风景变化,也在提醒我从“学生”到“公仆”身份的转变,此时,我的忐忑荡然无存,只剩下更加坚定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牢记初心,为民服务。作为基层选调生,要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所学知识用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去,当好人民勤务员,以实干实绩诠释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势,为基层群众谋幸福,为乡村建设谋振兴。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晴
村里的乡民,和蔼又可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午后,我和村“两委”,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走进杨楼村的玉米连片种植规划区,帮助群众一起收割玉米。
双节将至,村民们收割玉米的热情高涨。看到那一绺一绺的玉米缨,犹如黄发垂髫,绿中带黄的玉米皮层层叠叠地将玉米裹在其中,甚是喜人。大型玉米收割机、运输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村民们穿着简单的工作服,进入田间分拣、装筐、搬运......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我们也下到田地里,帮助村民一起收割,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干在一起,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亲身感受了村民丰收的喜悦和劳作的辛苦,看着他们脸上朴实的笑容,那一刻,一股暖流在心头缓缓流淌,我想,我已经找到了基层工作的意义。
迈开步子、撸起袖子,“零距离”倾听民声、“零障碍”了解民情。作为选调生,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竭尽全力把群众心里想的盼的事情办好办实。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阴
村里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今天,我和村“两委”赴华佗镇小奈村调研取“真经”,学习考察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近年来,杨楼村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上狠下功夫,变“沉睡资产”为“增收活水”,打造“振兴农场”,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及西瓜、朝天椒、蔬菜大棚等特色种植,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实现共同增收致富。考察结束回来的路上,村书记总结了下一步发展计划:“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术支持,提升产品质量,使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车子抵达村部时,天已经黑了,仰头看着点点繁星,充实的感觉涌上心头。
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技术支持。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目标,深入调研,对闲置厂房、耕地等进行利用,依托各村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特”,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